红军医院纪念园
80年前,这里点燃革命的火种,群众纷纷参加革命,成为“扩红模范村”。80年后,这里传承着红军精神,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一条宽阔平坦的繁华大街穿村而过,犹如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
中央红军村
红军村,138人参加革命
石碧村地处宁化西部,距县城20公里,现有在册烈士92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被誉为“三明革命烈士第一村”,2012年9月被三明市命名为“中央红军村”,2011年12月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
1929年,石碧村建立党小组,村民纷纷入农会、闹暴动、建政权、当红军、支前线、打土豪、分田地,积极投身革命。1932年8月,红军独立第七师成立,第二年在石碧村张氏宗祠设立红军独立第七师野战医院,得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碧村仅有118户980人,就有138人参加红军和赤卫队。1933年,中央苏区扩红运动,石碧村有28人参加红军,被评为“扩红模范村”。
石碧村当年曾出现“父送子”、“妻送夫”、兄弟双双当红军的感人场面,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红军大力支持,多次受到中华苏维埃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的表扬。石碧米酒至今还被称为“红军可乐”。张先的两个儿子上前线,他嘱咐儿子要英勇杀敌,还说:“可惜我太老了,不然我也要去消灭敌人。”
在第五次反围剿最激烈、最困难的时候,石碧村成为红军后勤保障基地,建立起各种组织,如洗衣队、伤员服务队、宣传队、代耕队等,组织妇女做军鞋,全力支援前线,抢救伤病员。在这块红色热土上,曾涌现出宁化县早期杰出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红军指导员。
1928年8月,张瑞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红军优秀指战员。由于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很快升为班长、排长。1931年秋,他受命回乡发动地方革命武装,历任游击队长、连长、团长,1933年3月任福建省军区独立第七师副师长,后任红十二军34师副师长。1934年7月,在武平钟堡村与敌钟绍奎部作战中,他亲自挑选30名战士组成突击队,率队向敌人发动进攻,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7岁。
石碧村张河银老人的父亲和叔父参加红三军团,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村民张仁谱的叔父曾经是宁化县苏维埃政府的秘书,后来牺牲在江西瑞金……当年看到红军要离开了,许多年轻人还在犁地、赶集,毅然扔下手里的活跟着红军走了,走时打着赤脚,甚至连枪都没有,却再也没有回来。“不少家庭因为青壮年全部参加了红军,牺牲之后整个家庭都没有了,甚至连姓名都很难考证。”村民张凤平感慨道。
红军井、红军桥、红军标语、红军水缸、红军独立第七师第2团宿营地旧址、救护所旧址……石碧村的红军遗址随处可见,激励着一代代客家儿女。2001年10月,石碧村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碑,刻上烈士的名字。每到清明,村民们都会带着孩子来扫墓,让他们接受革命传统的洗礼。2011年,当地政府在原红军独立第七师野战医院遗址新建“宁化红军医院纪念园”,纪念馆内展出大量红军实物、文献材料、照片、示意图等,再现革命的峥嵘岁月,成为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用过的煤油灯
文明村,传承红军精神
80多年转瞬即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勤劳勇敢的石碧人不会忘记这段红色历史,不断传承和弘扬红军精神,积极建设美丽家园。
石碧村现有625户2698人,其中党员71人,2015年人均收入近万元。村里长期流传着一首民谣:“农村要致富,离不开党支部;农民要赚钱,离不开共产党员。”1970年,为缓解石壁镇水资源匮乏困境,政府决定修建隆陂水库,担任总指挥的是当时的下放干部谷文昌。时任石碧村支书张恩裕是一名烈士后代,他立即响应号召,带领300多名青壮年劳力奔赴建设第一线,于1979年建成水库,至今还发挥着灌溉和防洪作用。
被村民誉为“干事业的核心人,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的已故支书张仁和,始终积极带领村民致富。任职12年来,他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入手,兴修机耕路,新筑排洪沟,铺设U型槽,建起排灌站,如今村里田成块,渠成网,路相连,农民的致富路子宽了,发展步伐快了。
近年来,在稳定烟、粮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石碧村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建起“翠碧一号”优质烤烟基地1000亩,让种烟大户接手经营。2011年,200亩土地成功流转,建起一座现代葡萄观光采摘园基地,让2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2013年,石壁现代农业合作社建成,目前已有36户社员通过土地入股或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方式,从中直接受益。
石碧村民张三金立足当地旅游特色,凭着一钵擂茶创业,她创办的“张三金擂茶馆”成为当地餐饮业的一面招牌。90后青年张腾与时俱进,成为石碧村“村淘”服务站合伙人,不仅助力村民网上购物,还将薏米、茶油、茶叶、花生、萝卜干等当地农特产品放进淘宝店,助力村民增收,将电商做得风生水起。
石碧村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邻近客家祖地,人流量大。全村积极发展商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客家祖地游、生态休闲游的开发步伐也进一步加快,目前全村个体工商户达200多家,客家祖地综合服务中心每年边界贸易交易额超2亿元。石碧村建起了农民文化室、电子阅览室,广泛开展“先进文化进祠堂”、“婚育新风进客家”等活动,95%以上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近年来,石碧村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生态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等荣誉称号。
“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军精神,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村委会、兵青妇等组织队伍的工作热情,加快建设‘边贸重村、文化名村、和谐新村’。”展望前景,石碧村党支部书记张河斌充满信心与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