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寻访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

2016-11-28 09:51:57陈晓星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石壁上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图为1931年被红军攻克的建宁县城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人。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这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革命诗篇,62字,以气吞山河之势,描述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这是毛主席在建宁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诗兴大发而作。

诗词中“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豪迈诗句,让人们永远记住那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记住这块为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红色土地。

如今,在莲乡建宁,讲起这场战斗,大伙仍满怀敬意,激动不已。

◢进军建宁

“建宁城的那场战斗打得痛快淋漓,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建宁县党史办主任陈忠奋介绍,建宁之所以成为第二次反“围剿”的决胜地,还得从红军攻克广昌说起。

1931年5月27日,红军攻克广昌城,敌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师、第五师兵败,纷纷朝北向南丰逃跑。同时,国民党军队刘和鼎第五十六师接到增援广昌的急电,在半途中从宁化中沙撤回建宁城。

第二天,红一方面军在广昌召开了第三次会议。会议上分析了占据态势,国民党第八师、第二十四师、第五师残部和新编十三师的两个旅四个团退据南丰县,总共有十七个团的兵力,东面的建宁县只有刘和鼎的第五十六师驻守。

于是,当时任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明确指出:“在战略和形势上我军应按原定部署,继续向东追歼刘和鼎师,夺取建宁城,开展筹款工作。”

红军兵分两路,由红四军第十师北上南丰追击国民党残余部队,但以不接触为原则,追至千善附近;红四军团主力留在广昌休整;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去攻打建宁。

◢战前准备

“为了能顺利攻下建宁城,红军做了充分的准备。”陈忠奋说,当时盘踞在建宁的敌军,是刘和鼎第五十六师师部和一个多旅的王牌军,倚靠城墙护卫,凭着全副德国式装备的7000人马,号称“福建第一师”。

为了能及时了解情况,1931年5月29日,红军冒着大雨,翻越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抵达建宁。

红军到达桂阳村时,桂阳游击队队长张国维得知消息后,火速通知游击队员到桂阳集中,配合红军行动。

30日晚,红军在里心芦田成立乡苏维埃政府,之后,红三军团在里心与建宁城之间的枧头村歼敌一部,占领枧头,并且在枧头还设立了红一方面军前线指挥所。

“当时红军已连续作战,很疲劳,要想从正面攻打建宁城,难度很大。”陈忠奋说,建宁城,城池完整,又高又厚。西边紧靠龙堡山,主峰直对城门,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在东、南、北三面,都由濉溪河保护着,东门还有一座石拱大桥,南门外用渡船架着一座木板浮桥,这两座桥是通往泰宁、宁化的要道。

毛泽东、朱德和彭德怀等了解情况后,马不停蹄,赶到里心镇。当晚,在里心镇召开了总前委第四次会议。会议上,毛泽东详细部署了作战方案,决定用红三军团为攻城部队,并准备300斤硝药,必要时挖地洞用炸药炸城墙攻城。

知道红军要来,刘和鼎命令驻守建宁各部队火速撤回建宁城内,并且破坏木桥,烧毁船只和竹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