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候鸟”老人迁徙记

2017-01-16 10:31:45卢素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候车的母子

“候鸟”老人迁徙记

“过年回家是老传统,老规矩。中国人恋家,不管走多远,过年都要回家洗洗老房子,和亲戚聚一聚。”

对如今已两鬓斑白的邱金松而言,这是他第8个年头与老伴陈秀清从陕西西安赶回莆田老家过年。他说,自己的一双儿子儿媳,及4个孙儿都落户西安。儿子们在异乡携手办了托管,开启了人生新征程,4个孙子也在西安上学。抵不过孩子们的强烈要求,自己与老伴从8年前开始,就像“候鸟”一样,南北两地来回“迁徙”。

“我们在那带孙子,平时煮点饭,搞点卫生。”陈秀清回忆,初到西安那会儿,自己很不适应当地的气候,住不惯。一有空闲,她忍不住就想回老家。“可是远啦,两地分隔千里。”于是,手中的电话,成了她与家乡唯一的连接线。

“没办法嘛,年轻人全国到处跑,我们老俩口只能跟着过去搞好‘后勤’。”采访中,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因为西安没有直达莆田的车票,早些年,他们从福州转车,今年第一次到三明北站。“车站有很多志愿者,帮我们买票拿行李,很温暖。”

原来,邱金松夫妇俩12日上午从西安上车,13日下午4点多才到三明北站。虽然是卧铺,但年过六十的两人都有些吃不消。春运首日,动车站穿红马褂的志愿者给予老人的帮助,让他们很感动。

“我买了些土特产,核桃红枣什么的,送亲戚,不算好,也不贵,年年都买。”陈秀清笑眯眯地扒拉着行李说,他们买了傍晚6点43分的动车票,晚上8点左右能到家。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把老房子收拾干净,等儿孙们回家过年。“虽然辛苦,但是值得。”老人说。

回家路上,一位母亲正在叮嘱孩子。

车站里的小别离

“爸妈,阿哥阿弟要看好,到家来电话。”14日上午9点多,在等候“D2604”车次到站的拥挤队伍中,郑丽娟紧紧拉着小儿子的手,时不时望望紧跟其后的大儿子,嘱咐着背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一对老人。眼看孩子与老人检了票,进了站台,她还立在候车厅,双眼牢牢盯着站台处,生怕漏了什么。

“我没有回家过年。”询问下,郑丽娟告诉记者,她是湖南长沙人,2016年初与丈夫一起来到三明沙县,夫妻俩开了家兰州拉面馆,生意不错。下半年,他与丈夫把一家老小都接来沙县。

“原来孩子在家,我们两人外面打工,过年都回家,今年不打算回。”郑丽娟说,老家准备盖新房,手头紧,想要多赚点。她熟知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就陆续有人在外用餐,考虑到这段时间很多小吃店暂时歇业,她和丈夫决定待在福建,趁这几天多赚点。

采访中,郑丽娟的手机响起。“妈妈还没走,你看到妈妈啦?听爷奶的话,妈妈过几天回……”说话间,她的语气有些哽咽。随即,口气恢复如常。

“我没和孩子说不回去,本来想一家子在福建过年,老人不肯,我理解,中国人就要回家过年。”她说,虽然有些遗憾和愧疚,但并不后悔。“春节回家过年是老传统,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没回家的人也挺多,何况年后,孩子们还回来上学呢。”

郑丽娟告诉记者,老家隔壁邻居早几年就开通了网络,这一次,她专门买了部好手机让孩子带回家,等着过年那天视频。“这样会觉得自己就像在老家和孩子们一起过年吧?”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