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穿越两千年的古瓷会馆 ——沙县昀松斋印象

2017-04-28 09:56:44王长达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董玉溪(右一)与藏友在鉴赏昀松斋收藏的瓷器。(杨锏平 摄)

一曲《青花瓷》勾起无数人对中国古瓷的念想,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从东汉到晚清,中国的瓷器铺就了一条灿烂的瓷文化艺术长廊。走进沙县小吃城的昀松斋,徜徉在造型各异的古瓷之间,恍如穿越近二千年的古瓷王国,流连忘返。

明成化年青花五彩象鼻香炉

三明首个私人博物馆式古陶瓷展馆

沙县昀松斋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2017年1月18日在沙县小吃城办起全市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式古陶瓷展馆,面积1000平方米,首批展出藏品81件,展品涵盖三国、两晋、南北朝越窑瓷、宋代龙泉官窑瓷、清代乾隆白釉官窑瓷及流传有序的民间传世品,基本体现了目前我市公开收藏瓷器的水平。其中明代中期成化时期的青花五彩器,是目前极为罕见的器物。

昀松斋藏品均为沙县收藏家董玉溪收藏。董玉溪收藏古玩二十多年,昀松斋展出藏品仅是其藏品的三分之一。

展馆由一面木墙隔开,墙开两门,其中一门有这样一副对联“白瓷青瓷曜变瓷瓷艺惊天、五彩粉彩珐琅彩彩技撼地”(横批是“收藏文化”)。

青花大盘(明代克拉克瓷)

“一瓷一故事”

“一瓷一故事。”董玉溪介绍说,昀松斋收藏的历代古瓷器的器型、画工所画纹饰都各有来历,各有故事。

一进门,是一件香熏,出自“三国至(南朝)越窑”,上有六个铜钱围一个紫荆花的图案。关于紫荆花,《续齐谐记·紫荆树》(南朝梁吴军均)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京兆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分家,平分了财产,只有堂前一株紫荆树,兄弟仨商定砍了树分了。可是第二天起来一看,树竟然枯死,状如火燃。田真大惊,对弟弟们说:“树本同株,得知要被砍了分,所以憔悴了,是人不如木啊。”于是,他们决定不分家,重归于好。不久,紫荆花又活过来,开花了。从此,紫荆树成为家族团结、家庭和睦的象征,紫荆花被称为“兄弟花”,许多田氏后人以“紫荆堂”为家族称号。

一位企业家来参观时,听了这番介绍,对“紫荆香熏”很感兴趣,想出价购买,作为“兴企之宝”,但展馆不肯割爱。

越窑鱼穿

六百年青瓷荟萃

瓷器成熟于东汉晚期越窑青瓷。越窑青瓷从东汉末、三国吴直至唐代,前后约六百年。昀松斋里有不同时代的越窑青瓷,充分体现出各自的时代特色。越窑博山炉是三国时的焚香用具;东西晋越窑青瓷五子盘、猪首壶、笔插、盏连托、凤头炉、灯盏、水盂、砚、玉壶春瓶,釉色青灰,装饰繁复;执壶则是唐代出现的,有游牧民族的风范;五代(到宋)越窑瓜棱壶、四系罐、盘锣洗、花口碗、扣边洗,那是当时富人家或文人的用品。五代越窑鱼穿,通体镂空,“那是旧时宅院里防火池作为水缸的罩子,鱼可以在其中作窝,可以养水草。也有说是过去青铜炉上座子,可在上面烧火用”。

龙泉窑是在唐代越窑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色“如玉似冰”,是青瓷工艺的巅峰。昀松斋内就有宋代龙泉窑莲瓣盖碗、荷叶盖罐;一件元代龙泉窑大酒缸,上书“金玉满堂”,经书法家鉴定,系仿赵孟頫字体,中间有碗,酒糟可以沉下去,让酒水浮起来,方便取用,真可谓别有匠心。出自陕西铜川黄堡镇的划花碗、盏,是宋代耀州青瓷,做工相当精细。

白瓷影青瓷建盏

“南青北白”,我国白瓷起源于北方。昀松斋内有宋代邢窑(河北省内丘县祁村)花口碗,也有绘着牡丹、凤凰、鸳鸯图案的凤穿牡丹碗及小洗等南定窑瓷。南定瓷,受到河北定窑影响,是南宋迁都杭州,北方工匠大量迁到南方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档瓷器,做工精细,印花、画花喻意精美。

“宋瓷每一件都是造型素雅美观。”宋代景德镇窑的影青碗、湖田碗碟,青中泛白,白时显青,釉面莹润如冰。宋代,闽窑脱颖而出。馆内就有闽窑影青盏连托、石榴粉盒、水盂、印花水滴、花口盏、划花盏,特别是一组墓葬俑(金童玉女、狗、鸡),栩栩如生。

建盏,黑瓷代表,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宋代点茶斗茶用具。馆内的一件建盏有描金“福寿山海”字样,是柴阳窑。馆主透露:“藏馆还有一件顶级的曜变瓷。”

三国越窑博山炉

追寻青花乐在其中

元代至晚清,青花瓷蔚为大观,成为中国瓷的主流品种之一。

昀松斋里有一件青花鱼炉,是元青花代表作,鱼仿佛从鱼藻纹中游出一般,兆示年年有鱼。当时,这个祭炉一个月内就在顺昌、邵武、建瓯、建阳收藏界里转手,馆主追了一个月花了大价钱才追到手。

那件喜鹊含梅高脚碗,是明中期景德镇窑青花,这种款源于元代游牧民族,一方面是民风粗犷,一方面可以插在木杆上饮用。有收藏同行说,这碗如此洁净,不会是新的吧?有的说,一看就是老货。董玉溪不放心,特地找顶级古陶瓷鉴定机构香港中科研发有限公司作热释光测定,确定时间为350——450年。

明代景德镇窑青花仙人罐,人物鲜活。明末清初景德镇窑青花压手杯,晶莹剔透,胎薄如纸。一块青花大盘,那是明代中后期景德镇出的外销瓷,克拉克瓷,上面绘有东南亚的花鸟人物图案,充满异域风情。

绝品:明成化五彩炉

昀松斋里瓷器有日用瓷、冥器,既有古人寻常生活使用的杯、碗、壶、盘,也有祭祀、墓葬用的供器、罐仓等,既可见不同时期的胎釉造型,还能欣赏刻花、书法等艺术。

各种古瓷精彩纷呈,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精品、绝品。昀松斋内有龙泉官窑瓷,那是宋末南迁工匠的作品。

一件清代景德镇窑白釉人物粉盒,底部有乾隆官窑御印篆刻题款。“白釉的比粉彩、青釉价格高,这是仿永乐单色釉,是真正的官窑。”

一件白釉小水盂,宋代江西窑口,刀法十分细腻,圈纹,一层有一层无,经香港中科研发有限公司检测,时间在900至1000年。

一件青花五彩象鼻香炉,明成化景德窑的,青花有虾青色,表面隐约有桔皮,经香港中科研发公司检测,年代在400至500年。这种器物十分罕见,故宫、首都博物馆都没有,广东省博物馆有一件成化五彩,馆主特地去看了。他说:“五彩,明中朝少之又少,到嘉靖、万历才有一些。行内有‘一嘉顶百历’之说;故宫有明中期的三彩,成化斗彩,就是没有青花五彩。”

爱瓷迷成大藏家

藏品有一件清中期德化窑青花盆,那是董玉溪外祖父家祖传。外祖父是当地世家,曾藏有大量古瓷,可惜“文革”时流失了。说到这,董玉溪就不住叹息。爱上收藏,可谓是他幼年耳濡目染种下的种子。

他父亲董明云是抗日老干部,收藏过田黄冻、寿山石印章、老邮票,董玉溪小时候也收藏过整箱的毛泽东像章,但因多次搬家都丢了。

参加工作后,董玉溪潜心于瓷器收藏,走南闯北,在江西等地寻寻觅觅,把许多宝贝带回沙县珍藏。他说:“我收的瓷器都是到代的,东西不在多,在于是精品。”

钻研古瓷二十多年,他炼就了很好的眼力,“都是真金白银炼出来的”。业界特别是北方藏界称他“董哥”,有疑问,就向他咨询。

想把“宝贝”留在沙县

2014年春节,昀松斋就在三明市博物馆举办过私人古陶瓷个展,这是在市博物馆首次举办的民间收藏展。市博物馆馆长刘晓迎亲自带领三位博物馆瓷器组专家来到沙县,对拟参展藏品真伪进行鉴定,经严格鉴定和筛选,116件藏品送三明市博物馆展出。现在从那次展出的藏品中精选出81件藏品进入昀松斋古陶瓷展馆,其中有4件瓷器的年代通过了“香港中科研发有限公司的热释光测定”。

如今,昀松斋渐渐成为沙县小吃城一个热门景点,一些外地藏友专程前来观赏。董玉溪说,这些“宝贝”,自己希望能永远留在沙县,出了沙县就没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