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该怎样绷紧“抗震设防”之弦
2017-05-10 09:38:36林芳芳 卢素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邻河而建的房屋地基易被洪水掏空 “你说什么?自己建房有没有考虑过抗震?”48岁的罗尚平哈哈大笑。“村里人建房一般先考虑风水,自己建房基本没听过考虑抗震的。”54岁的邓庆长边摆手边大笑。4月21日,记者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走进三元区莘口镇楼源村和村民们聊起农村房屋建设话题时,一提起“抗震设防”,村民们都笑了。 这个“笑”着实让人尴尬。 ■地震:农村往往是重灾区 我市境内贯穿着多条断裂带,历史上三明地区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1997年5月31日永安小陶发生的5.2级地震是1990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陆地发生的最大地震。此次地震使民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受损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千米,房屋直接损失4670.17万元。 市地震局震防科副科长李敏介绍,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80余次,除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外,其余的震中都在农村地区。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农村往往成为重灾区。”李敏说,农村地区较容易受灾,这除了因为农村地区地形复杂,较容易发生次生灾害,还主要因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大多数房屋未经正规设计和施工,农村居民抗震能力低下。一次5级左右地震就可能对民居造成相当数量的破坏,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往往就能造成大量农居倒塌和人员伤亡。 据了解,2015年我市村庄住宅情况为:砖混及以上结构房屋面积4000.55万平方米,占比65%;其他结构房屋面积为2157.28平方米,占比35%。 “近年来,我市农居采用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是在日常巡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新建农居采用砖混结构,但其中还有一定的比例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市住建局村建站阮辰兴说。 “为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现状,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农村地区综合防灾能力。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低下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省地震局局长金星在《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序言中如是说。 市地震局局长廖上斌介绍,不管是第四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还是国家刚颁布的最新版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三明市全部划属抗震设防6度区。也就是说,在三明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建房起码要按6度抗震设防。但从目前情况看,在新农村建设中统一规划的房屋有考虑抗震设防要求,但广大农民自建房基本未作抗震设防,留下不少安全隐患,必须加强指导和引导。而编印《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地震局联合市住建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共同编写《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今年2月初,该书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书在收集三明本地区及相似地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实用性出发,从当地地震地质背景、目前农村民居安全存在的隐患、如何建抗震设防房等方面,将知识普及和技术指导融为一体,为农民建房提供指导。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