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该怎样绷紧“抗震设防”之弦
2017-05-10 09:38:36林芳芳 卢素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图文并茂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指导性强 ■三明:安全农村民居建设在行动 过去十多年里,莘口镇的罗尚平一家四口常年居住在格氏栲山脚下的土木结构房子里。说起那时自建房,罗尚平现在想起来倒有点后怕,建筑工人就是本村稍有建筑手艺的亲友,而墙体材料主要是竹条、粘土,从来没想过是否符合抗震标准。“不怕你笑,我们担心瓦片被风吹落,还在屋顶上压了不少砖块。”罗尚平说。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民居房屋结构也由土坯或土木结构逐渐改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但农民自建房大多数属个人家庭行为,使用简易建材,自己雇用无资质的农民施工队,工匠技能参差不齐,建房过程凭经验或直觉,有的甚至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懂,留下不少安全隐患。 为提高农村工匠建筑水平,根据省上统一安排,2015年我市开始实施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考核工作,培训合格后,参训人员可以获得福建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两年来,市建设系统培训教育中心共为2236名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培训。2016年,培训工作还新增了等级评定,在参加培训的1089人中,有43人被评定为初级、387人被评定为中级、659人被评定为高级。 莘口镇的邓承阁就是在2016年的培训中被评定为“福建省农村建筑高级工匠”。“大概五六年前吧,就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泥水,2016年,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培训,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是感觉还是很有好处的,比如沙子和水泥的比例,我们之前都是凭经验,去培训才知道有那些标准,按照标准配出来的,质量是不一样。”邓承阁说。 市住建局副调研员廖文福说,除了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近年来,我市还在多方面不断推进农居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服务。例如,建房过程中乡镇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三到场”原则监督管理,即受理村民规划建设和用地申请后,到现场勘测,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并配合国土部门绘制住宅用地规划红线图;住宅用地和建设许可经依法批准后,与国土部门到实地放样定界;村民住宅建成后,会同国土部门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界址、用途和其他规划条件要求使用土地和建设,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到位。 李敏介绍,农居工程是一项科学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近年来,市地震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居安全工程,一方面,明确各地抗震设防要求,联合有关部门下发文件,严格执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重视和加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强化对农村地区和农民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充分发挥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作用,坚持在科技“三下乡”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六进”活动中,深入乡村进行宣传,编印《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农村民居抗震图集》等宣传手册,积极引导农民建设安全农居。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结合“村镇住宅小区建设”、“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灾区重建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着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图片由市地震局提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