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宁化县治平畲族乡深化河长制见闻

2017-05-31 09:32:18巫瑞万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5月12日凌晨,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彭坊村。

一场倾盆大雨过后,穿村而过的长潭溪河水立刻湍急起来,但河面上却看不到垃圾和漂浮物。“以前,河里有好多上游漂下来的脏东西,到了热天时,溪里就会发出臭味。”村民范仁宁这样说。

治平畲族乡是“三江”(闽江、赣江、韩江)发源地之一。他们从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入手,做好“群众生活习惯养成、河岸整治、竹山水土保持”三篇文章,深化河长制,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5月,该乡被评为省级文明乡。

讲究卫生:从习惯养成做起

深化河长制,重在治本,本在哪?

劝阻不良行为;实行“门前三包”……治平畲族乡营造宣传氛围,提高村民讲究卫生、热爱环境的自觉性,使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记者先后走访了彭坊、坪埔、治平村,所到之处,看到村民家门口都有绿色垃圾收集桶,每个垃圾收集池仅有少量的垃圾。

乡人大主席程群锋说,乡里健全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想方设法引导村民不乱倾倒垃圾,每户分发垃圾收集桶,每个村庄增设了垃圾收集池,同时加大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力度,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村民曾垂生对记者说:“以前图方便,垃圾随便倒。现在有垃圾桶,就不会再乱倒垃圾了。如果再乱倒垃圾,在村里都会有抬不起头的感觉。”

据了解,以前,该乡集镇本点有污水处理设施。现在,他们正在筹措资金改扩建延伸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将各小区生活污水的纳管集中处理。

河岸两边:从强化整治着手

“水清、河通、无杂物”,是该乡水体面源整治的标准。要想达到这个标准,河岸两边治理是关键。

该乡现有15段13条河流,总长约154公里。

开展水体面源整治,强化生态修复。村党支部书记为各村第一责任人,实行上下联动,做到“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长”、“一河一员”,做好清障打捞,每周巡河,台账化管理,各村组织人员清理河坡垃圾,捞清水面漂浮物。

乡长雷海明说:“在整治农业污染方面,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对沿河生猪养殖点,结合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逐一进行了清理拆除。目前全乡禁养区生猪养殖场已全部拆除。”

据了解,彭坊村养殖户范禄仁和社福村养殖户廖玉连、曾维森主动自行拆除养殖场。记者在现场看到,昔日热热闹闹的养猪场,现在已成为空场地,或已复耕复绿。

湖背角村河道整理,可以称得上是治平畲族乡深化河长制的典范。记者走近湖背角村河旁,见到的是清澈见底的溪水,没有看到污物。正在河边洗衣服的村妇对记者说:“你们随时来,河里的水都是这样很干净。”

竹山资源:从治理水土流失做起

治平畲族乡是我市的毛竹大乡。全乡毛竹林15.9万亩,人均11亩,是全市3个10万亩毛竹以上的乡镇之一。

正如乡党委书记温享平所说的,畲乡要想深化河长制,治理好竹山的水土流失是头等大事。

以前,村民为了提高竹山效益,曾经实行扩鞭,劈山除草,挖沟施肥,开通竹山公路,致使水土流失。

如今,村民在想着如何增加竹山效益的同时,也兼顾考虑保护整个生态水系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坪埔村书记雷荣庆对记者说:“我村有近万亩竹山,前年“5·19”洪灾,把我村通往外界的唯一一座桥梁冲毁了。全村毛竹都要靠肩膀扛出村。这都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

可喜的是,现在治平畲族乡正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开展竹林水土流失治理。加大河道疏浚力度,修复河岸生态,确保行洪安全。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阔叶林行为。同时还抓紧推进奄香溪生态水系建设,建设内容涵盖生态保护蓝线划定、河水改善、河床改良、河滩恢复、河岸修复等工程。

记者在采访村民时,他们都说,竹山没有治理好,要想治理好河流是不可能的。近两年,村民普遍都是进行适度的竹山开发,尽量不开竹山公路;对已开通的竹山公路,尽量实施路面硬化,防止水土流失。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