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明溪:贫困户竹编织出致富梦

2017-06-08 09:54:13江月兰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李文兰正在做竹编。

初夏时节,一路伴着花香,我们走进明溪县夏坊乡新建村贫困户李绍清家。那是一幢二层小洋房,庭院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院子里,男主人正埋头破着竹篾,女主人在专心致志地编织着竹篓,大门前晒着小果盘、篮子、小花篮等竹制品。

刚跨进大门,看门的大黄狗起身“汪汪”直叫,主人停下活,抬头笑了,女主人快步上前,“咿咿呀呀”比划着。村党支部书记李天持说,她叫李文兰,是贫困户李绍清的妻子,她的意思是请大伙儿进去屋里坐。

大客厅里停着一辆半新旧的摩托车,两张旧长板凳;旁边会客室,陈设也极其简单:一套新沙发、一台电视机;餐厅里,一张洗得发白的旧八仙桌,上边压着一大块白色的钢砖,桌上摆着一碗萝卜干、一碗青菜。

李天持说,李绍清今年50岁,李文兰今年51岁,夫妻二人都患先天性聋哑。夫妻俩很勤劳,每年种10多亩水稻,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一有空,还会到种烟大户处打工,每天可挣得工资270元。

“李绍清虽然是夏坊的精准扶贫户之一,但是他们夫妇俩自立、自强,不等、不靠、不要,身上充满了正能量。”夏坊乡宣传委员赖德明介绍。

李绍清夫妇生得一个儿子,今年25岁,去年大学毕业后进了厦门一家公司打工。因为公司忙,每年只能在春节

期间回家看望父母。平时,他很想念父母。尽管他知道父母不识字,也不能在电话里跟他聊天,但是他还是为妈妈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手把手地教父母使用拍照、微信视频等功能。这样,他就能常常与父母视频。

去年,夏坊乡干部入户走访得知李绍清家种了一大片毛竹,还了解到李文兰年轻时就掌握了编织竹制器具的好技艺。于是就引导她发挥特长,利用雨天或农事淡季,编织精制竹器,增加家庭收入。

从那以后,一有空,李绍清就从自家竹山上抬回几根毛竹,完成第一道工序——破竹片,李文兰再进行细加工,利用每天晚饭后或雨天等闲暇时间,编点竹器。逢圩日带上一些竹制品到集市上卖。

她家二楼房间里摆满各种各样的竹制品,我们见了情不自禁地向她竖起大拇指,李文兰却羞涩地朝我们直摇手,并伸出右手的小指头朝地下指了指。

“她的意思是说她编得很差,受不起表扬。”村支书在一旁解说。

在乡镇,竹篮、竹篓、竹匾、竹筐、斗笠等农家实用的竹制品颇受青睐。现在李文兰也制作起了竹制工艺品。她掏出手机,走到大家跟前,点开手机中的图库,划动着上面的竹制器具样品图片,然后指着儿子的相片,“咿咿呀呀”个不停。

“她说,那些图片是儿子发给她的,她是照着那些图来编的。”李天持说。

原来,细心的儿子曾经教过妈妈使用手机拍摄功能。每次,李文兰编好一个竹器,都会在第一时间发给儿子欣赏。起初,儿子发现母亲编织得过于粗糙,编织款式很少。他上网搜索,下载了各类竹编器具图片发给妈妈。李文兰对编织有独特的天赋,每次看着图上的样式和尺寸,都能很快编织出同样的款式来。

为了鼓励、扶持李文兰走工厂化生产,夏坊乡党委政府发动新建村的妇女向她学习编织,共同实现绿色致富梦。竹制品在本地的销售空间太小,乡里正积极帮助她联系电商平台,助力她拓展产品销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