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宁化延祥:“失守”的千年古村

2017-07-14 09:59:51赖全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红军作战指挥部遗址



红军捷报已风化脱落。

明代瓷缸仅剩两口

延祥村地处偏远山区,素有“五里横排十里岭”之称,现有238户1200多人口,常住人口不到一半。村庄依山而建,房舍鳞次栉比,巷弄相连而通道参差。古村道纵横交错,均用花岗条石铺设路心,两侧铺满碎石,大部分房屋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窗画栋,雄伟壮观。延祥的门楼也颇有特色,有外门、内门、厅门数重,站在外门抬眼,是高挑的马头墙,门楼上嵌有一块块缀满人物、花鸟、鱼虫形象的砖雕。

延祥村现存明清古建筑18幢,保存完好的有10幢,6幢还有人居住。倒坍后的古建筑,或杂草丛生,或辟成菜园。在一户村民家中,主人从阁楼抬出一块“学绍南来”的金字巨匾,旁有金色小楷标注为清代帝师朱珪所题,只可惜“绍南”两字已脱落得无法辨认。主人随后搬出一副清代楹联的下联“堂联四代玉树齐芳”,只是上联早已不知所踪。

在一座明代的院落里,上厅与下厅之间的天井内,放着一口巨大的釉花瓷缸,高1.3米,口径约1米,缸内外壁施釉,外壁雕着六幅不同的浮图,均为古铜色的飞龙腾凤和珍禽异兽,栩栩如生,令人称奇。主人介绍,延祥曾建有明清官窑,至今还能在山上捡到大量瓷器碎片。20年前全村有四口这样的大瓷缸(注:这是古建筑中必备的“门海”),这口瓷缸产于明代,据说当年是放在花台前盛水浇花用,遇火患时也便于提水灭火。

延祥村主任兼村文化专管员杨祥鑫解释说,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因延祥地理位置极其偏僻,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南明永宁王妃彭氏用八口大瓷缸满盛着财宝,辗转来到延祥村(当时又称“九龙寨”),聚集2000多人反清,后兵败被杀,其资财和古瓷缸散落延祥民间,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两口明代釉花大瓷缸,每口有五百多斤重。因为主人不肯,另一口明代釉花大瓷缸外人很难看见。

清朝捷报发白皱裂

残垣断壁、朽屋老宅,青苔石板……延祥古村落,远远看是一片青色屋瓦,颇具规模,近看便是满目疮痍,千疮百孔。原来称作“百间房”的房子有三幢,一幢多年前毁于火灾,一幢建于清乾隆末年的杨鼎铭故居,史载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有99间房子,16口天井,现已屋瓦颓败,梁柱委地,摇摇欲坠。清代杨先绍故居全坍塌了,成了废墟。村口的三五应泰公祠,梁柱坍塌,花窗敲烂,砖雕损毁,地面上和断裂的墙头上长满杂草,令人心寒。

在久无人居的古建筑内,也能发现一些古旧的牌匾。“杖朝元老”,这是清代道库大使杨雁宾八十寿辰时的寿匾,至今寂寞地挂着,上面落满尘土,字迹依稀可辨。厅堂两侧的楹联不见了,有根柱子上还剩半副楹联“视远唯明听德惟聪”,楹联木板严重腐蚀,字迹模糊不清。

在一户人家的中堂上,至今还保存着一张清朝的捷报,相当于现在的喜报,张贴在神龛两侧的木板上,纸面已经发白皱裂,字迹犹如渗透在木板上,清晰可辨,上面写着:“贵府老爷杨名驹,奉旨恩授监元,送部注册候选州左堂遇缺,荣任,京堂。”据说村民家中还保存着清康熙甲午科举人杨大翔入京赶考途中从江苏镇江写回来的家书,可惜主人怕露外容易遭贼掂记,外人很难看到真迹。

“清代捷报很罕见,作为杨氏后人,有义务保护先祖荣耀,不能让它长年裸露在外!”杨祥鑫深有感触地说,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也缺少保护的措施与技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