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建宁:精准扶贫啃下“硬骨头”

2017-07-25 09:46:37陈晓星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扶贫到了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基层干部总结起来就是:老弱病残。如何帮助这些人摘掉“穷帽子”?

建宁县是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实践中,瞄准贫困点,打好扶贫“组合拳”,推广量化折股试点,攻坚脱贫“硬骨头”。去年,全县实现脱贫806户、2561人。

定制服务,专啃“硬骨头”

7月24日,在均口镇兴农食用菌基地里,邹友来正忙着采摘香菇。

“这些都是会‘生钱’的宝贝,今年能给家里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看着架子上长势喜人的香菇,邹友来很开心。

邹友来是均口镇隆下村的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妻子残疾、母亲年迈、孩子上学,一切开销全靠他一人。没资金、没路子,怎么办?

均口镇将邹友来一家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后,专门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扶贫计划表”。

目前,他家的增收项目有三项:一是种植食用菌。他在兴农食用菌基地种植香菇,眼下进入收获期,5100袋香菇已经卖了1万多元。二是种莲子,可收入1万多元。三是利用空余时间就近打零工,一年下来可增加5000多元收入。三项一加,一年纯收入可达2万多元。

此外,村里实施扶贫资金量化折股分红,即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资产折合成股权进行分配,向贫困户发放股权证,让每个贫困人口都享有同等股权。去年底他家共领到分红款5220元。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邹友来家的收入增加了,越干越有劲。

“现在我的日子虽然苦点,但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会越来越好的。”邹友来说。

如今,建宁的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干部挂包,至少有一个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从项目谋划、技术指导、资金投入、产品销售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做到“一户一策”,确保项目、资金、帮扶力量精准到户。

村企合作,啃下“硬骨头”

“今年种莲子,除去肥料、人工、田租等成本开支,还能结余1.5万元。”在濉溪镇大元村,黄梅杨笑着说,“多亏文鑫公司的帮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黄梅杨是贫困户,大女儿患有先天性疾病,花了不少钱,前几年丈夫又不幸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个老人需要护理,整个家庭债台高筑,生活的重担一下子都落在她身上。

福建文鑫莲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以建莲为主产业,集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该公司与贫困村进行村企合作,在大元村、河东村建立1000多亩建莲种植基地,结对帮扶贫困户,做到种莲有补助、技术有指导、加入合作社还有分红……探索出“村企合作、产业扶贫、精准到户”的扶贫模式,被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扶贫,关键得靠形式多样的有效机制,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据统计,建宁县现有3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1家家庭农场加入扶贫队伍。

像黄梅杨这样的贫困户,在种植的过程中,文鑫公司全程免费给予技术指导,并提供400元的藕种款和500元的化肥款,还赠送一台手摇莲子剥壳机;对于烘好的干莲,文鑫公司也会优先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2至3元,让农户没有销售的后顾之忧。

除了直接帮扶到户,文鑫公司还对大元村莲子基地种植户和村财进行补助,每亩补助个人50元、村财20元,仅此一项,村财每年就可以增加收入2万多元。

整合资源,攻坚“硬骨头”

伊家乡地处偏远,村子大多是高山村,耕地稀少,全乡1.5万亩耕地,70%都是山垄田,种植普通农作物效益低下。

目前全乡8个行政村中有5个贫困村、5个空壳村,2016年未脱贫的115户379人中,低保贫困户79户251人,占未脱贫人口的66.2%。

这么穷的地方,贫困户如何脱贫?

“在这里,贫困户要脱贫,必须不走寻常路。”伊家乡党委书记黄国荣说,这里绿水青山,出产美食,伊家的豆腐、田螺、稻花鱼等生态食材都远近闻名。

如何通过生态食材摆脱贫穷?

“这还得整合资源,抱团发展。”黄国荣说,去年以来,乡里聘请专业人员,对全乡产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因村施策,抓实“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基地、一村一品牌”产业基地。

生态食材市场需求量极大,经过前几年的摸索,市场反应很不错。今年乡里每个村都有一个项目,并结合精准扶贫,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吸引贫困户参股,乡政府给予政策优惠,并把计生、妇联、劳动就业等项目资金集中统筹使用。

“以前,家里养的鸡鸭,想卖了挣些钱,可销路不好。”东风村的贫困户张文炳说,“现在好了,养的鸡鸭有人上门收购,价格还比当地市场上的更高。”

目前,乡里的高山优质米、田螺、稻花鱼的面积都达到上千亩,此外,乡里还大力推进建莲、淮山、肉鹅、牛羊等种养基地建设,今年可辐射带动78名贫困户以及7个贫困村增收致富。

“整合资源,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这样的扶贫‘组合拳’才有力。”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介绍说,近年来,该县全力打造莲业、种业、果蔬、林业、烟叶、旅游、电商等七个产业为重点的百亿产业扶贫工程,并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脱贫联动机制,实施“造血”式扶贫。同时,县委、县政府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4000万元,重点投向莲、种、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扶贫困户发展短、平、快致富项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