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泰宁:绿色种植结出葡萄新“钱”途

2017-08-17 10:06:40邱灿旺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游客带孩子来到泰宁朱口神后垅葡萄园采摘葡萄。

“甜!好吃!”8月7日,泰宁县朱口镇神后垅葡萄园欢声笑语,游客们正在采摘品尝葡萄。

“这是园里最后的葡萄,没想到预计两个月的采摘期,不到一个月就全部采完了!”园主黄言全也觉得不可思议,“今年要扩大种植规模,再种些晚熟品种,让游客有更长时间的采摘体验。”

黄言全今年50岁,原先靠种植庄稼维持生计。2006年,他从朱口镇政府流转承包了36亩土地,准备种植庄稼和蔬菜,在朋友建议下,合伙种了12亩的露天葡萄园。那时泰宁还没有人专门种植葡萄,没有种植经验,他们只能是自己摸索。可不久他们就吃到了苦头。当时以为立好水泥柱就能种好葡萄,等到第二年挂果时,葡萄裂果、落果以及各种病虫害却不断出现,鸟类也来偷吃,让他头痛不已。

“虽然施了大量的化肥,经常喷洒农药,可是葡萄的产量怎么也上不去,品质又不好,没有人前来采摘,只能卖超市。”黄言全说,那几年葡萄产量一直维持在千余斤左右,可价格只有3.5元至4元。

相比之下,蔬菜大棚每亩收入近万元,种葡萄收益差了近一倍,妻子廖增凤有了意见,朋友也动摇了,但黄言全怎么也不肯放弃。

2010年,泰宁遭受“6·18”特大洪灾,葡萄园也受灾,朋友便彻底退出了股份,只剩下黄言全一个人坚持。“说实话,后来两年葡萄的产量品质还是没有上去,蔬菜行情也不太好,我还真是动摇了,想把这些土地转让出去,然后去上海开店。”黄言全说,但幸好没有那样做。

转机出现在2013年9月。当时,省农科院组织农业种植户去台湾考察农业生产,专门打来电话邀请黄言全参加。听说台湾的葡萄栽培技术很好,黄言全和妻子商量后,下定决心:“去!”

“在台湾主要看葡萄、火龙果等农业种植项目,那边的种植规模、技术真是没得说,施的肥料全都是农家肥和生物肥。”当年12月黄言全赴台考察,才得知葡萄容易裂果、落果、病虫害多,主要是没有搭建“避雨棚”,“6至8月葡萄成熟,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下雨后园内骤冷骤热,病虫害自然多起来。”

回到家后,黄言全信心大增,决定把葡萄园扩大到20亩。2014年3月,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把原有的葡萄树全部砍光,然后驾车到浙江金华买来优质的葡萄苗。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黄言全将搭建大棚所需材料从浙江一并买回,还专门从浙江聘请了10名种植葡萄的专业人员回到基地搭建葡萄架、大棚,种植葡萄。花了两个月才完成,每亩1.6万元,共花费32万元。这些钱大多是在镇政府帮忙下向银行贷的款。

葡萄种下后,田间管理成了重头戏。黄言全从建阳请来一位专业师傅帮忙修剪,自己和老婆跟班学习,拍照片,作笔记,再揣摩,种果水平逐步提升。

他还到音山村等周边养殖场买来禽畜粪便,给葡萄园施农家肥,一亩1.5吨,花费560元左右,每年要花1万多元,使用有机肥种出的的葡萄品质好,甜度高。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他特地花了1万多元,到漳州农业中心做了无公害检测。

2015年5月,葡萄开始挂果。传统销售方式中间环节过多,价格不稳定。黄言全决定把葡萄园打造成采摘园,发展采摘游。7月初,葡萄开采,黄言全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消息,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葡萄园不在景区,也不在交通要道,个人朋友圈范围小,来客很少。”

7月中旬,朱口镇政府工作人员到葡萄园走访,发现情况,动员全镇干部帮忙发微信,并上网发新闻。第二天,采摘客就井喷式增长。“每公斤20元,不到一个月就全部在园内消化掉了,不仅省力,而且收入比卖给超市多一倍!”黄言全乐了。

2016年,黄言全又“破冰”搞创新,将大棚防护旧薄膜拆除,铺在葡萄架下,顶棚重新安装新型透明塑料薄膜,形成上下双重保护,从而提高棚温,促进光合作用,葡萄长势更加喜人。

“2015年葡萄刚挂果亩产只有250公斤左右,今年产量已达1250-1500公斤,大大超出了种菜的效益。”黄言全说,16亩菜地也改种了葡萄,农场种植面积100余亩,雇工26人,葡萄采摘季,还请80余名乡邻帮工,让乡亲们增加了收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