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补齐民生短板

2017-08-25 09:46:59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二)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

1.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紧解决儿科、产科、精神科供给不足问题,市县级医院新增床位重点用于儿科、产科、精神科等紧缺床位。扩大儿科资源供给,在市区规划建设一所市级儿童医院,每个县级综合医院设置儿科,到2020年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床位比例达10%,县级二级甲等中医院儿科床位比例达5%。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宁化县妇幼保健院、建宁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设,推进泰宁县、明溪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妇产科、优生优育、产前筛查等优势学科建设,到2020年符合条件的县(市)均建设1所设有床位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每千分娩量产科床位数达到21张。高度重视精神疾病防治能力建设,完成市台江医院老年儿童康复病房及户外康复设施改建项目,提升三明市康复疗养院服务能力,每个县(市)原则上设置1所精神专科医院,未设立精神专科医院的县(市)应在综合医院或中医院开设精神科,到2020年精神科床位数不少于医院总床位数的10%,精神卫生床位每万人口达到5.64张。

2.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以县(市)为单位、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整合全县(市)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总医院),到2020年全市所有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医联体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组建总医院(医联体)为契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疗人才双向流动,逐步实现同一诊疗区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公平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组建基本型、标准型、提高型等类型的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免费签约服务、固定付费签约服务和个性化签约服务等形式,向居民提供综合、连续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县域内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县(市)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实现双达标,远程医疗服务覆盖100%的县(市)总医院,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三明市第一医院、三明市第二医院、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学科建设,力争2020年3所市属三级医院进入全省中上水平,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医院高水平人才培养,支持市属三级医院和其他专科医院与省上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定期邀请省上高水平医院管理专家到我市开展培训指导,选派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专业骨干人才到省内外一流医学院校和医院进修学习,全面提升医学科研教学能力。扶持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眼科等7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临床专科龙头,到2020年力争3个以上重点专科进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行列。

4.推进健康三明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分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设立市疾控中心省级饮用水卫生监测重点实验室,加快尤溪、宁化、建宁、清流等6个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促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提高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强化疫情监测报告与风险评估,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继续保持低水平。强化预防接种能力建设,到202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强化健康服务保障,推广尤溪、将乐试点经验,全面实施“全民健康四级共保”工程,深入开展“居民健康教育与促进”试点工作,加强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治未病等前端服务,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推动卫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中医服务能力,推动中医优势特色专科、治未病科、康复科和基层标准化中医馆建设,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设有中医馆。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1.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新建或改造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完善提升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站,力争到2020年城市社区每万人拥有养老服务设施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的建制村。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复制推广永安“三自三助”、明溪幸福院等居家养老模式,支持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完善“互联网+医养”暨“一键通”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完善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护理补贴、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基本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加快居住区无障碍改造,完善适老化配套设施。

2.全面提升机构养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推动符合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实行老年人入住评估制度,优先保障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和孤寡、失能、残疾人、高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办养老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和落实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整合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养老服务,力争到2020年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占比超50%。盘活用好乡镇敬老院,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承接运营政府投资的乡镇敬老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开展“乡镇敬老院+光伏”试点,探索建立“挂、帮、助”三叠加等制度,推进敬老院长效运营发展,力争到2020年床位使用率提高至60%以上。

3.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以列入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建设为契机,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发展,强化医保支付导向,推动符合条件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定点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力争到2020年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签约率达100%、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医保定点签约率100%全覆盖,居家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60%以上。加强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建设,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机制,搭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确保到2020年市、县均有1所以上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比例达到30%以上。提升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服务老年人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达70%以上,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面向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室,构建集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一体的老年病医疗服务体系。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安宁养护服务,营造舒心养老环境。

4.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发挥三明生态、文化等优势,引导养老与医疗、教育、健康、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将乐县深呼吸康养基地、永安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建宁县康养中心、大田县闽中康养服务中心、宁化县客家老年颐养中心、静心泰宁候鸟旅居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示范基地,争创国家(三明)全民健康科技创新先行区。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企业,鼓励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培育和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5.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加强养老机构服务监管,限时完成已建养老机构安全达标排查鉴定、设立许可和分类处置工作,到2020年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率达100%。依法依规加强对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和社会化组织的全过程监管,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大力推行养老机构服务合同制度,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行养老机构投保责任保险,降低养老机构运营风险。全面启动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设施的星级评定工作,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四)补齐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短板

1.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提升城市交通路网,加快三明南站等立体综合客运枢纽及其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以及国省干线公路与城市内部路网衔接,推进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路网建设,到2020年建成G534线过境段、G205线三明南站连接线等一批市区路网项目。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开辟9条新航线,其中国内航线7条、国际包机航线2条,推动三明、永安、尤溪、大田、将乐、泰宁等地建设通用机场。抓好交通拥堵治理,拓宽一批老城区支路、小巷,打通城市“断头路”,增加城市人流密集区域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加强水、电、气等地下管线建设,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同步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减少城市“马路拉链”对道路畅通的影响。着力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充分挖掘地上地下空间,加快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和停车泊位智能诱导系统,加强公共停车场规范化管理,到2020年新增城乡公共停车泊位12000个以上。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将公交场站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建设,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新增、优化公交线路,增加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辆投放,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发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50%,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35%。实施沙溪沿河两岸公共自行车道工程,规范有序发展共享单车,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主次干道设置具有足够通行能力的步道和自行车道,并与城市公园、绿道建设有效衔接,构建完善舒适的城市慢行系统。加快完善基层交通网络,改造一批普通国省道,深入实施农村交通惠民工程,推进“百乡千村”公路提升计划,以部分单车道通村公路拓宽改造为重点,建设具有旅游路、资源路、产业开发路性质的交通扶贫农村公路,进一步提升城乡公路通行能力,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到2020年,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3.1%,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00公里。

2.构建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构筑“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沙溪、金溪、尤溪及重要支流的重点河段堤防达到规定防洪标准,三明市主城区综合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县级城区达到20~30年一遇,重点乡镇、重点中小河流防洪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以及11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及改扩建防洪堤100公里,继续推进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实施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持续提升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健全灾害防御体系,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推进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改造升级,抓好防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提高防汛防灾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加快完善堤防、涵闸、泵站、蓄滞洪区等城市水利设施,强化城市河道、排水管渠系统改造和河道清淤治理,增强雨洪调蓄能力,基本消除城市内涝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在新建、改造区域的人行道、广场、停车场地等低荷载区域,大力推行透水铺装,新建、改扩建地块内部绿地、公共绿地等推行下凹式绿地建设,市区完成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3.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深化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深化河长制,抓好重点流域、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小流域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改善。加快工业企业烟气脱硫脱硝、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等工程建设,加大工业烟(粉)尘、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等治理力度。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到2020年,完成省上下达的“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市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达到96%以上,10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100%。优化城乡生活环境,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三明市列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一批项目,推动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和雨污分流,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市乡镇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垃圾处理模式,中心城市基本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有条件的县(市)建成1座以上大中型垃圾转运站,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置,到2020年市区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处理。推进城乡公厕改造提升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共旱厕改水冲厕任务。加大东牙溪、薯沙溪等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把薯沙溪水库水源作为市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加快清流、宁化、泰宁3个县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推动城镇老旧水厂改造提升和供水管网更新,到2020年全市所有县(市)具备双水源供水或者应急备用水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支持符合条件的老旧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完善消防、照明等设施,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坚持低维护、节约型绿化理念,着力实施公园、道路、重要节点、小区、单位绿化“五个提升”工程,加快市区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全市新增绿道51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4800亩,不断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4.健全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设施。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新建大田、建宁、宁化等县图书馆,加快市档案馆以及沙县、尤溪、明溪等档案馆新改建工作,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到2020年全市60%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一级馆标准,乡镇“数字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大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推进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创建国家级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万寿岩国家遗址公园、明溪南山考古遗址公园、宁化客家祖地博物馆、中央红军村、闽学文化村等一批文化保护项目建设,到2020年初步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对公众免费开放和低收费开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健全社保服务设施,加快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到2020年全市142个乡镇(街道)100%达到标准化要求。探索建立优抚安置对象社会化服务平台,将优抚安置对象优先纳入社区、养老、医疗卫生等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优抚服务,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公共交通工具逐步配备无障碍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场所、行业窗口无障碍信息服务,推动公园、旅游景点和公共文体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加大残疾人康复培训、救助保障力度,到2020年有基本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0%。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互联网+市政基础设施”计划,大力发展智慧道路、智慧水务、智慧管网、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城管等,在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等领域建成一批智慧应用平台,到2020年实现管理对象和民生服务应用智慧化覆盖率达70%。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