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侧记
2017-09-13 09:48:25叶明华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我市是闽人之源、闽学之源、闽师之源、闽江之源,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辉煌的革命文化,也有独特的人文风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市坚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一县一品牌”为抓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闽学(朱子)文化等特色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活起来” 观明清建筑,看千年傩舞,舞赤膊龙灯,品味千年民俗文化。8月26日,泰宁首届“大源傩”民俗文化节吸引了省内众多游客前来。 大源傩舞是闽赣边界一带最古老、流传最久、保留最完整的特色民间艺术,堪称民间艺术活化石。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是古代驱邪镇魔的一种巫舞,经长期传承发展,已渐渐从单纯驱邪向娱乐方面转变,成为民间的一种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1995年,泰宁县对这朵古民俗奇葩进行了紧急抢救,让其重新焕发异彩。2005年,大源傩舞被列入首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除了傩舞,大源村的另一个省级非遗项目——始于宋代的赤膊龙灯,因为龙灯没有灯罩,而被称为“赤膊”。这两项难得一见的民俗表演让人们一睹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既要让遗产留得住,更要让遗产“活起来”。近年来,我市在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在各地持续举办中国丹霞(泰宁)文化旅游节、国际(永安)竹具博览会、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大田高山茶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生产生活。 据了解,目前我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26个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34个,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8个。 让传统文化滋养百姓心灵 一部百集电视片,把朱熹的故事、朱熹创作的诗词及理学名言进行通俗化、故事化的解读,让朱子文化中的“安贫乐道、重义轻利、谦虚礼让”的处世之道浸润到寻常百姓生活中。 朱熹一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尤溪县编印了《朱子文化基础知识简明读本》,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普及朱子文化知识,干部职工人手一本,把朱子文化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中。 同时,还着力突出朱子文化中“家训文化”内涵,大力普及《朱子家训》及朱熹治家格言警句,倡扬朱熹修身齐家思想,倡导“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 这是闽学(朱子)文化在我市传承弘扬的生动实践。三明文化源远流长、基因独特,孕育了杨时、罗从彦、朱熹、黄慎、伊秉绶等一代文化宗师。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日常,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百姓心灵,我市一直在积极探索。以实施闽学(朱子)文化品牌“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我市成立市闽学研究中心、闽学文化研究会、朱子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加强闽学(朱子)文化的整理发掘研究,推出了《朱熹大辞典》《杨时文化大典》《豫章文集》等一批研究成果。举办朱子文化研讨会、朱熹诚信思想与和谐理念研讨会、朱熹诞辰祭祀庆典、南溪书院学术奖颁奖、海峡论坛“朱子风·两岸情”“朱子之路”研习营等朱子文化交流活动,祭祀朱熹大典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我市还对客家文化创新传承。宁化、清流、明溪纳入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持续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石壁客家论坛等重大交流活动。《大南迁》《客家足迹行》《客家人》等一批反映客家文化的影视作品走上荧屏,石壁世界客家祖地被国台办命名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客家祖地一期、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海峡客家美食文化城、客家影视文化城等一批客家文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客家祖地二期工程、客家祖地博物馆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实施,正抓紧筹办第23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暨第5届“石壁客家论坛”。 让传统文化成为城市精神脊梁 三明,一块英雄的红色土地。是中央苏区的“核心范围”、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扩红补给”的主要地区、东方军的主战场、“长征出发”的4个起点县之一、“红旗不倒”的坚强堡垒、“抗战文化”的东南名城。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都曾在这片红土地上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光辉足迹;共和国十大元帅有8位、10位大将有5位曾在三明指挥过红军战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市着力推进,重在行动。我市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六个一”工程,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是我市首部实体性政府规章,也是我省首部专门针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进行立法的政府规章。《办法》的制定实施,对我市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目前,《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正在编制,启动第二批“中央红军村”命名工作。 让红色文化点亮城市精神。我市从构建红色高地着手,整合全市社科研究力量,挂牌成立三明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深挖三明红色文化内涵,推出《毛泽东〈如梦令·元旦〉考释》等20余项理论研究,编写《三明红军故事》《三明红军标语画册》《三明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文化史料》等研究刊物。编印《长征从这里出发》等宣传画册,创作《无悔的心》《绝战》等一批文艺精品,成功举办红色文化高端论坛、“苏区胜地、红色之旅”等重大红色文化活动,《保护弘扬三明红色文化的探索实践》的做法入选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百例》。 凝聚红色力量,托起发展梦想。我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修缮提升永安红军标语博物馆等红色文化遗址,宁化县中央红军长征凤凰山出发地旧址等10处景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名录,宁化列入“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专项规划县。目前,全市拥有红色旅游主题型4A级旅游景区1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7个。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