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泰宁坚守乡村的摄影师 从不多收乡亲一分钱

2017-12-12 10:04:11陈静 王高飞 陈雪敏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江仲仁在制作相框。

●陈静 王高飞 陈雪敏文/图

年已72岁的老人江仲仁在泰宁县开善乡余上村自家的土木平房里,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水南瓷艺照相馆”。他从事照相行业已36年,是村民信得过的乡村摄影师。

36年前开起“开善人民照相馆”

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江仲仁已35岁,除了种责任田外,家里没啥收入,为了一大家子的生计,他思忖着做点副业挣点钱贴补家用。

那时,偶尔有外地人到村里来流动照相,冲洗好的相片还得隔日取,乡亲们遇到急事需要拍照大多得跑20公里外的县城,照相、取相片既费工又费钱。于是,他决定在家乡开个照相馆,这样乡亲们再也不用为照个相而奔波了。

说干就干,他很快买了一台海鸥120双镜头照相机。

照相也是技术活。为了掌握照相技巧,他干脆到县城照相馆拜师学艺,一呆就是几个月。他回忆说:“学手艺时起早摸黑,义务为师傅打工,一直努力地跟在师傅后头多学、多练,几个月下来掌握了许多基础技能。”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回到家里,他试着给家里人拍照、冲印,不断琢磨。他利用农闲在家拨弄了半年,渐渐掌握了门道,第二年在开善集镇租店面开起“开善人民照相馆”,主要经营照相、复印。

与时俱进,从双镜头到做瓷像

当时,交通不便,许多偏远村的村民来照相还得走远路,为此他又添置了外拍机,带上三脚架,骑着自行车下村。那些年,他到过号称泰宁“西伯利亚”的大布、龙安,甚至跨县到将乐、建宁,为村民拍照。当年,骑车翻山越岭,有时骑、有时推,砂石路难走,跌了无数次,自行车都骑坏了好几辆。为了让来照相的村民及时拿到相片,他有时就近找个农家住下,很多偏远村庄还没有电,他就地自己做个简易暗室冲洗相片,以便让村民及时取到相片。因为服务对象多在外村,农忙时间常被耽搁,家里的大部分农活只能靠妻子一个人做,甚至好几次孩子生病,也没办法赶回家照顾。

1996年,他购进数码照相机和快速成像设备,这在泰宁县都算是比较早的,在乡镇更是第一家,村民到照相馆可以即照即取,更加方便。

2005年,了解到新手艺——瓷像制作可以保留更久,时年60岁的老江又独自到江西去学手艺。回来后,购置电脑、放大机等电脑高温瓷像制作设备,为村民制作瓷像和玻璃装潢。30多年来,照相技术越来越先进,江仲仁总是与时俱进,快速跟进,购置新设备,掌握新技术,提升为村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江仲仁骑着“小毛驴”下乡为乡亲拍照。

从不多收乡亲一分钱

照相36年,江仲仁并没有把这门手艺当成生财之道。

他的相馆刚开张时,拍一张一寸照片0.38元,洗一张5分钱,妻子劝他多收一些点钱。他回答说:“包产到户刚开始,乡亲们都不宽裕,如果趁机抬价,收费太高,村里人受不了。要多挣钱我可以辛苦一些,一次多跑几个村,再不行,我还可以把责任田种好来。”

江仲仁总是为顾客着想。照相时,他一般会一次性拍两张让顾客选择,尽量让顾客满意。顾客家里忙,要赶回村里,来不及取相片,他就想办法托人或委托开善乡开中巴的师傅捎带给顾客。

骑自行车下村照相,他收费公道,较县城照相馆便宜了许多。

由于他待人诚恳、做事细心,乡派出所让他参加了市里居民身份证拍照培训。1988年,江仲仁参与第一批居民身份证拍照,按规定拍一张收费0.5元(后提价到1张1元),利润很低,但他仍一丝不苟,照片合格率达100%,绝不让村民办证因相片不合格再跑一趟,以致邻乡下渠乡、邻县将乐万全乡派出所也请他去。

到了1996年,公安派出所设立了拍照点来制作第二代身份证,他便调整方向,骑上摩托车到偏僻乡村,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人群拍照。制证单位允许他每拍一张照片收费5元,利润作为下村油费补贴,但他婉言谢绝,还是按照上级规定的价格收费,碰上困难群众,他还会少收甚至不收费。

怀念与人面对面交往的日子

江仲仁长年下村为村民拍照,收费公道、诚信服务,与许多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拍照冲洗相片,村民们大多愿意给他留宿,把他当做兄弟朋友热情接待。行走乡野,他结识了许多东家。他说:“这些东家逢圩日到集镇赶圩或路过照相馆,也会到自己家里来喝喝茶吃吃饭。现在要冲洗相片、制作瓷像,可以通过微信、QQ邮箱等方式发给我,我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完成,技术先进了,倒是与人面对面的交往变少了。”他还是很怀念曾经下乡与百姓交往的日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腿脚外出不方便,村里大多数人都外出了,拍照的人少了,而且顾客怕他年纪大请他做玻璃装潢要登高不安全,他的生意渐渐清淡了。

回乡让乡亲享受“家门口的服务”

2013年,老江想了许久,到城关开了一家水南瓷艺照相馆。他做工精细,产品精美,生意还不错,每年能挣3万元左右。但这时,在老家生活的老伴却中风,出现了偏瘫,半身不遂。

虽然儿女都成家了,也都能较好地照顾自己的母亲,但他还是放心不下,把店盘了,回家照顾老伴。回老家后,看到邻里遇到拍照、复印等小事,又要像从前一样专门跑到20余公里的县城办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把破旧的土木平房改造成照相馆,回城从徒弟那里搬回照相、冲印的老物件,一边照顾老伴,一边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方便乡邻。

如今,江仲仁在村里经营了2年的照相馆,店里收入不高,比不上外头挣的,但他说:“我是喝着开善溪水长大的,有这一门手艺,更要为乡亲们提供便利服务。”

现在,开善乡的村民拍照、复印、做瓷像再也不需要进城了,享受着“家门口的服务”。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摄影师,只要身体还行,我就能一直坚持干下去。”这就是江仲仁始终不忘的初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