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明溪玉虚洞的诗文和摩崖石刻

2017-12-26 09:55:17廖康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玉虚洞开发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原名滴水岩,得名于仙源洞中的“滴水晶帘”奇观,明万历年间福建按察御史、进士王乔桂游览滴水岩,觉得滴水岩之名不够文雅,便将其改称玉虚洞。但如今能见到最早写滴水岩的作品,已经是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任归化县训导的张恂的一首七律《题滴水岩庵壁》。此前500年间肯定有一些写滴水岩的作品,但由于没有记载,今天见不到片言只字。对滴水岩(玉虚洞)文化建功最大的当属梁世骠、宗臣、王乔桂三人。梁世骠(1495—1544年),广东顺德人,明朝文学家梁有誉之父,正德十五年(1521年)进士,历任河南道御史、浙江按察司佥事、福建漳南道兵备佥事。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梁世骠游览滴水岩后,写了一篇游记《游滴水岩记》和一首诗,特别是命名了滴水岩十个景点:天泉石、仙桥石、虚鸣窍、隐鹊岩、佛头岩、祥云洞、跃鲤石、狮子岩、蜂窝石、申阳小洞。宗臣(1525—1560年),字子相,江苏兴化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后七子”(“嘉靖七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吏部稽勋员外郎、福建参议、福建提学副使,有《宗子相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宗臣游览滴水岩后,也写了一篇《游滴水岩记》,并命名了振衣亭、垂莲石、中天柱、左天柱、右天柱、鼋梁、冕石等一批景点,影响最大的是他那篇游记,称滴水岩“兹岩之奇,天奇之也”。清康熙年间编印的《天下名山游记》一书,收录北魏至清初千年之间的游记精品219篇,福建省仅入选8篇,宗臣《游滴水岩记》即是其中之一。王乔桂(号味玄道人)不仅将滴水岩改名为玉虚洞,写了两首诗《题玉虚洞》《雨中游玉虚洞》和一篇文章《甘泉叶氏滴水岩祠记》,还在仙源洞口上方题写了“玉虚仙洞”四个苍劲有力的擘窠大字。

为玉虚洞写过诗文的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庞泮(明朝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陈卿(明朝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刘应授(明朝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白贲(明朝进士,官至云南巡按)、海瑞(明朝著名清官)、陈宗夔(明朝进士,官至福建、广东巡按御史,抗倭名将)、陈谨(明朝状元)、郑汝璧(明朝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裴应章(明朝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吴安国(明朝进士,官至宁波知府)、张文耀(明朝进士,官至四川参政)、顾元镜(明朝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伊秉绶(清代进士,著名书法家)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瑞和吴安国的诗,均为笔者新近所发现。海瑞在任南平县教谕期间曾游览归化滴水岩,写了一首七律《游归上之滴水岩》,诗云:

露磴盘纡郁万岑,碧峰飞映翠华临。

鳌飞玉栋浮云烂,鹊隐琼岩对雪深。

石顶有泉时滴滴,洞门无日昼阴阴。

簿书多暇偏乘兴,潦倒樽中月满簪。

此诗有说是写海南海口滴水岩的,非也,从诗题和“鳌飞”“鹊隐”等词可印证(归化滴水岩在归化县归上里,有鳌石、隐鹊岩等景),且从“簿书”一词可见此诗作于海瑞任职期间,而非作者出仕前或罢官居海南期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