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将乐:流淌在血脉里的村规

2018-01-16 09:51:59王长达 吕林 郑承光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山头村的中书第

际下村的乡规民约碑

山头村的村规民约碑

山头村螺蛳墩

将乐县光明乡发现清代嘉庆年间乡规民约碑,古村世世代代传承家规古训——

●王长达 吕林 郑承光 丁丽萍 文/图

旅游扶贫村发现清代石碑

将乐县光明乡际下村“树里”附近的农家宅院间有一口水池,池边倒放着一块长方形的大石板,几十年来村民从没有太在意这块石板。1月3日,将乐县供电公司员工到村中巡线发现这竟然是清代嘉庆年间的乡规民约碑。

当天,将乐县供电公司员工来到际下村巡线,发现水池边这块黑乎乎的石碑。碑上隐约有刻字,上方刻着“勒石永禁”,正文是“特授将乐县正堂加五……嘉庆□□年”,落款:“漠源都际上际下山头阳加山上地禊俚同立”。

这块碑立于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至1821年),距今已有200年了。当地人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有村民将此碑搬进自己家里砌猪圈,后来放在水池旁当搓衣板,由于年代久远,碑上的字迹磨损。

石碑为花岗岩材质,呈长方形,碑高1.6米,阴刻楷书,有约560字。据村民说,碑上列有不得引诱良民子弟同场聚赌、防火、护林等八条乡规民约。当地文史爱好者萧胜龙认为,这块碑对研究该时期当地的社会状况、道德规范以及法律制度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明清时期,光明乡境内有永吉、光明、漠源都和阳岸都等村。漠源都的中心点就在际下村。际下村老支书肖焰山说,石碑原先就立在现在村里旅游停车场的位置,过去叫“店上”。石碑就在路边,旁边还有小石碑,后来修路被埋在2米深的路下。

明清时,漠源都有24个村,店上是这一带的圩场,有药店、豆腐店、酒店等。直到解放初期,光明乡政府还是在际下桥头边。

际下这一带历史悠久。际下村村委肖开文是当地的“故事大王”,说起村里传说故事,他滔滔不绝:际下山上有南山寺,这里原是当地大户人家的祖墓,僧人在此建寺后,大户人家就衰败下去;当年有位高人杨老虎在这里把守,他武艺高强,扔起两个斗笠就能飞到庙里;山上有宋代的大坪、战壕,山顶还遗留有瓦片,古代当地人肖养恭在那里养兵操练,在山上种树种花草……

际下村前方有龙池幽谷。际下村是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这里打造龙池花海,乡村旅游火了。但人们对这里的人文底蕴并不了解。

“能保存如此完整的嘉庆期间乡规民约碑,在福建省已不多见!”将乐县光明乡伍海燕书记表示,要将这块清代乡规民约碑迁立于际下村新村规民约碑旁边,加以保护。

山头村也有同时期的石碑

伍海燕告诉笔者,光明乡山头村也有一块类似的乡规民约碑。

沿盘山路蜿蜒而上,车行近半个小时,到了山头村。这里海拔1040米。冬雨浓雾,小村庄如同浮在云端,能见度不到5米。那块乡规民约碑嵌在村中的螺蛳墩上。碑石是墨色板岩,长约1米。碑文为“特授延平府将乐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唐:为严禁匪徒流丐窝留扰害以靖地方而安民业事兹奉……嘉庆十四年八月初七日告示发山头村刊”,阴刻楷书,约570多字。

此碑对缉盗防匪、保护农田、保护林木、禁止偷盗赌等歪风邪气等都做了详实的规定,比如“一禁,本村纵放牛猪鸡鹅鸭类在田剪害禾苗者田主捕获外,定行公罚;一禁,本村后龙水尾神坛坟头鞠留荫木不许盗砍,如违重罚;一禁,盗砍苗竹窃伐杉锄挖稚笋捡拾蔬菜物各有主违者公罚;一禁,田□道塝锄挖葛藕□害□业,定行重罚;一禁,本村各处杂木山场原为樵薪之用不许屠烧种菜违者仝刬毁,并行议罚”等,还列有□、耆、保正、地保等众人的名字,订立时间也是嘉庆年间,与际下村碑同时期。可见这是两百年前山头村人共同信守的村规。

墩墙上还有两块小碑,光绪拾六年岁次庚寅仲冬月的《重修螺蛳墩并造惜字炉碑志》,光绪廿年甲午岁季夏月《重修螺蛳墩芳名列后》。

五百年古村传承家规古训

惜字炉已不见踪迹,螺蛳墩仍是山头村的地标。墩用山石垒成,高近3米,长约15米,宽4米。这里紧邻村中小溪,小溪在墩间拐个弯。村民说,这是祖上做的风水,有“一层墩二层官”的说法。

山头村开发于明代中期,盛季于清。村里分为谢杨两姓,谢姓有谢厝头厝,杨姓分为上杨下杨。明成化六年(1470年)谢厝始祖孙仁公与孙义公兄弟俩从万全阳源迁来在此开基,子孙后裔分布光明、余坊及泰宁。山头杨氏多为杨时后人。上杨为杨厝杨姓,下杨为谢厝杨姓。下杨始祖杨铁富为肖地人,娶孙仁公之孙女即回圆之长女谢殷娘为妻,落户谢家,扎根山头,不断繁衍生息。至今山头村仍保持着“谢杨两姓一家亲”的传统。

2016年,村里第三次重修螺蛳墩。墩上石碑留下的祖训是山头村人的座右铭。山头村民牢记着这流淌在血脉的村规,热爱家乡、保护生态、孝祖敬宗、不惧匪盗、保家卫国、尊师重教,村中英勇之士、文人才子辈出。1924年冬,盘踞在宝台山的土匪闯入山头村烧杀抢掠,放火烧毁民宅,村民奋勇反击,上山端掉匪巢,根除了匪患。山头村是革命老区村。1931年,红军在这里建立了山头乡苏维埃政府。1934年3月,红军曾在山头村驻扎八天八夜,在五里排岭打了一仗,有力地打击了进犯苏区的敌人。同年1月,村民、杨时的23代孙杨锡光参加红军,成为一名军医,他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后任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其长子杨英昌,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空军纪委书记,1993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村中的中书第200多平方米,外墙砖雕相当精美,有松鹤蝠鹿、鲤鱼龙门、梅兰竹菊、书画等图案。村民杨洛昌说,这是清代朝议大夫杨士奎的宅第,据说后来出了一门四进士,民国时还出过南京警察局局长杨怀光。

杨士奎是清道光年间人,他母亲守寡数十年,苦心培养他读书。杨士奎为尽孝心,专门修建了“中书第”和“贞节牌坊”,牌坊就在螺蛳墩沿溪前行20多米处,可惜已毁于1964年的“四清”运动,只剩下一个石砌的小拱桥,长满苍苔,成为山头匠人的孑遗之作。

修复古宅保护生态

贞节牌坊前的小路曾是通往泰宁、余坊的交通要道,岁月变迁,如今,山头村已不复当年繁华,十多年前村里原来有七八十户人,前些年遭遇冰灾、水灾,不少村民到山下的光明一带生活了,现在只有十多户人家。

中书第侧背后十多株红豆杉、柳杉屹立在竹林中,高大魁梧,这是数百年前山头村祖先种下的风水林。古村周边本有许多这样的风水树,可惜近四十年间大多消失。

山头村处处是宝。山里茂林修竹,村中散布着大型笋榨。农家小院前桃树上长着移栽来的铁皮石斛,村民还在山中采到野生金线莲。同行的乡干部小揭说,村中小溪水池有无骨鱼,味道鲜美。

慎终追远,山头村人对先辈心怀崇敬之情。2015年,谢氏族亲集资十多万元,修建了孙仁公祖墓陵园,并确定了每年清明节前一天,为祭祖日。2016年,村党支部、村委会配合光明乡党委、政府,修缮了中书第和杨英昌将军故居及螺蛳墩。

“窃闻人杰必由地灵,地灵而后人杰,向有螺蛳墩并兼左右……”《重修螺蛳墩并造惜字炉碑志》刻着这些文字。愿这古墩古碑,这古老的乡规古训能长存于世,指引着人们遵循先人教诲,保护好这个人杰地灵的古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