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华:学生是我最美的诗
2018-01-17 11:37:32陈静 陈雪 许佳晓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泰宁记者站 陈静 通讯员 陈雪 许佳晓 “教育事业如海,生命为舟爱做帆”,这是泰宁县杉城镇中心小学初级教师李冬华对教育事业不变的誓言。她从教17年,曾多次荣获“三明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泰宁县优秀教师”“镇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她的世界里,学生是最大的事;在她的生活中,学生是最美的诗。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李冬华老师热爱教学,致力于提升教学水平,她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有些文静有些好动,我经常都在想对这个学生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他有学习的热情,用什么样的讲解方式能使他们完全理解课程。这其实很不容易。”李冬华诚恳地说道。 如何保证40分钟的课堂有质量又不枯燥?李冬华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互动环节,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通过这些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教学中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自己则循循善诱地引导,做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课堂外,她注重培优扶差,对于后进生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严在当然 爱在细微”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这是李冬华老师关爱学生的一贯理念。在她班上,农村进城务工、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就有四五个,还有一些“留守孩”由于常年没有父母的陪伴,缺乏关爱。 为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李冬华首先加强亲情培育,利用校讯通、微信等形式,让学生每星期一、三、五的课外活动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其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开展读书活动,成立了班级图书角,让课外书进行“漂流”,孩子们在互利共享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方法,享受到沐浴书海的幸福感。 节假日,她不忘孩子们。去年中元节,想到学校的寄宿学生可能出现思乡、思家的情绪,她选择了留在学校和孩子们共进晚饭。作为一名年轻的妈妈,一边是学生,另一边是自己年幼的孩子,李老师对没能陪伴好孩子总是有几分愧疚,“我可以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我却很难成为一位出色的妈妈。” 辅导完孩子后,她继续在窗台下修改作业……这也是李冬华老师日常工作中最真实的写照。“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在教育教学中,李冬华老师不仅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也让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动力,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投身课改 勇当先锋” 时逢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年轻骨干教师,李冬华老师紧跟时代潮流,将学习作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编写导学案,并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课堂上,抓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选拔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步。 她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多次参与省市县课题研究,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撰写了十余篇论文在省市县刊物上发表.... 在和县内外优秀教师的学习交流中,李冬华老师立足于丰富的教学经验,率先试行了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逐步形成了“以疑——激思——促创”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先后为市、县上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选拔赛课20多节。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奇妙的声音》《走马灯探秘》《声音与生活》在全国及省市县的现场教学比武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屡获殊荣。 学生的成绩单里倾注了李冬华十几年如一日的智慧和心血。“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既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这正是我从教生涯的终极目标。”李冬华坚定地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