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推动三明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新高度之我见

2018-04-15 10:44:55傅永彪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傅永彪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不仅为我国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也为我们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战略考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实现了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时代背景下,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牢记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与时俱进,更好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走在实处、走出新路。

一、践行新思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心聚力的战略工程来抓,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走向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要继续抓宣传,激发参与热情。广泛开展“讲道德做好人”活动,在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中评选表彰“文明市民标兵”“十大感动人物”“十佳敬老模范家庭”“十大好邻居”“十佳三明务工人员”“文明驾驶员”“文明乘客”等先进典型,为市民树立学习榜样。将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制作成灯箱宣传牌在市区公园展出,形成了独特亮丽的“好人一条路”。加大社会宣传,开展“四个一”工程,即制作一部“八荣八耻”动漫宣传片、编印一本“八荣八耻”漫画读本、征集一批“八荣八耻”歌曲和一批公益广告等,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组织“三明城市十大名牌”“我最欣赏的十大文明行为”“三明十大最美乡村”等评选活动,激发市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广泛开展全市性“文明重在行动,喜迎佳节盛会”和“全民周末社会奉献日”活动等。

继续开展“诚信在三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倡和打响“诚信三明”品牌。把创建“文明机关、文明科室、文明窗口”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重要基础工作加以重视,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创建力度,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推进单位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良好风气的形成。及时发现、培育、表彰、宣传一批着力创新、创业、创优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三明加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要与时俱进,创新前行。进一步开展“文明素质提升、社会志愿服务、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城乡环境和公共秩序整治、文明乡风建设、文化进社区”等活动,营造昂扬向上、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多侧面、多角度地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抓好公共文明引导和教育等活动,引导人们在参与活动中提高文明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彻底改变“脏、乱、差”等现象。在市区可否试行“驾驶机动车未按规定避让行人,行经人行横道未减速行驶的,处以一百元罚款”的做法;个人在道路或者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抛弃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或者其他污秽物质、口香糖残渣等难以清理的垃圾的,以及牵着动物在公共场所随意拉尿拉屎,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当场清理。

对于这种顽症,应出台并实施《三明市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和《三明市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创新性地以立法的形式,对社会文明提升相关工作作出规定。针对文明创建中的突出难题,发挥法制作用,将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

二、聚焦新目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实处。精神文明建设不同于修公路、盖大楼,而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和文明风尚,更需要脚踏实地、稳打稳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既要保持“急不得”的心态和定力,又要采取“慢不得”的行动和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持续提升。

一要抓住三明市创城成功的机遇,推动文明创建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要站在全市看全市、跳出全市看全市、面向未来看三明,巩固三明市创城成果,继续当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城市管理部门要以更高的站位与更强的自觉着手健全机制,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推动全域创建。比如,建立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社区、街道及各职能单位职责;建立信息共享、及时反馈、共同管理等机制;成立县(市、区)级文明创建暗访团加强督查,通过制度强化经营者责任意识;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城”创建,成立“义务交警队”,开展“呵护斑马线”行动;交通运输部门成立“小黄帽”志愿联盟,命名一批公交公共文明行为示范线路、示范站点、示范车队等。

二要向高处看齐,从细微处做实,文明创建能否形成长效机制,更重要的在于落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文明创建的实践中,建议不断开创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例如,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还要创新性地用“一杆秤”考评背街小巷的卫生保洁工作。在三明市区各条背街小巷作为试点,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考核,通过垃圾称重,衡量哪一条道路更干净,奖优罚劣,促进城市市容环卫管理水平提升。在各县(市、区)也一样,每一个市民都可以成为“文明卫士”,一旦发现垃圾乱堆放、污染环境、违规停车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文明卫士”电子督查平台,及时上传照片,向相关部门举报,而且每一个事项都形成透明的处理流程,倒逼主管部门及时解决问题。

着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城管办的作用。建立“统一受理、分工处理、全面覆盖、限时反馈”的快速反应联动体系,做到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准确派遣、投诉及时处理、监督及时反馈,形成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各司其职、有效监督的局面,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做活“老文章”,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出新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一要让阵地“活”起来。在城市,市民可以自由地去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广场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汲取文化养料,丰富精神世界。在乡村,也要为农民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平台和阵地,针对不同的人群,建好用“活”阵地,搅动农民的思想,丰富农民生活。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点、文化广场等文化服务平台,结合当地民俗、传统节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使乡村文化阵地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为广大村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文化学习和宣传阵地,成为普通村民身边的“知识加油站”和“精神乐园”。

二要让队伍“活”起来。乡村要成立农民自己的文艺宣传队,结合地方特色,把党的政策、精神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常态化在社区、广场、圩场展演,让精彩的文化活动“住”进乡村,成为乡村“带不走”的文化资源,提高乡村人民幸福感。如村里的腰鼓队、广场舞队等文化队伍,村民们通过山歌、采茶戏等地方特色文艺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要成立乡村志愿服务队,组建乡镇、社区、村组志愿者服务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成为农村精神文化传播和建设的一支新力量,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农村广泛传承。

三要让文化“活”起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乡土文化、乡贤文化等凝聚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合力。要传承好乡土文化。乡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掘传承,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让乡村更具情感寄托,提高村民归属感,让人们记住乡愁。同时要浓厚乡贤文化。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企业家等先进典型为主体的“新乡贤”成为引领乡村新风尚,带领乡村发展的新力量,要大力营造尊重乡贤、重视乡贤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乡贤文化的战斗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