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沙县:“老宝宝”的贴心人 安抚老人有“绝招”

2018-04-18 09:59:04乐小丽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冯金玉(左二)和老人们一起在实验田里种植有机农作物。



村里组建了柔力球队。

三明日报沙县记者站 乐小丽 文/图

清爽的短发,白皙的皮肤,说话干脆又不失亲切,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这是冯金玉给人的第一印象。

今年40岁的她有两个孩子,可是,自从当上沙县富口镇姜后村的妇女主任后,她要照顾的“孩子”突然多了许多,而且全是“老宝宝”。

安抚老人有“绝招”

姜后村有1200多人,常住人口2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80多人。2015年,冯金玉当选村里的妇女主任,化身老人们的贴心“保姆”,一上任,就带着老人们组建了广场舞队。

过去,一到农闲时,老人们不是聊天就是打牌,自从广场舞队成立后,老人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打牌的人也少了。

村里赶庙会,每年都要请腰鼓队,一次要花好几千元。有人提议自己组建一支,举办庙会时可以派上用场,平时有什么活动也可以演出。

冯金玉一听,这是好事啊。可是腰鼓队和广场舞队不同,要买道具服装,还要请老师授课。她积极和庙会负责人沟通,最后由庙会出资2000多元,购买了腰鼓和服装,村里出资聘请老师授课。

每次上课,冯金玉都开着自己的车把老师从城关接进来,上完课又送回去。有的老人没空,会落下几节课,冯金玉全程录像,拷到电脑里,让老人们对着视频反复练习。

练了几节课,总也不整齐,队员们开始互相指责,有的说你的舞姿不好看,另一个说你的身形还不好看呢,闹起了别扭。冯金玉一边安抚她们,一边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建一个舞蹈室,安一面大镜子。果然,老人们不吵了,对着镜子及时纠正舞姿,进步神速。

去年,柔力球兴起,冯金玉提议,再成立个柔力球队,一个下午就有十几个老人报名,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已经83岁。

今年2月5日,村里选送了两个节目到宁德古田参加文艺汇演,分别是广场舞和柔力球。有几位老人因为年纪较大,跟不上节拍落选了,闹起了情绪:“不让我演出,以后再也不来了!”

冯金玉连忙把老人一个个拉回来,笑眯眯地安抚她们:“你们可不能不来哦,这次没选上,咱更要多练习,争取下次能参加。来,我给你们按按摩,消消气。”说着,几个落选的老人坐成一排,冯金玉一个个给她们捏肩捶背,老人们很快就被她逗乐了。

鼓励老人有“妙招”

去年7月,沙县首批“乡村乐龄学堂”在姜后村和夏茂集镇成立,硬件设施、教师队伍都由县里解决,如何维持乐龄学堂正常开办,成了村干部的难题。

学堂刚成立时,老人们不愿意来上课,觉得一把年纪上学挺不好意思的。冯金玉和几个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到田间地头把老人一个个请回来。

课程选择上,他们也颇费了一番心思。除了老人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养生保健、防骗常识等课程外,还特别安排了大合唱。老人们喜欢唱红歌,有时冯金玉在拍视频,有些老人会主动走到手机前高歌一曲,唱完就走。最受欢迎的歌曲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乎所有老人都会唱。

此外,学堂还准备了一些水果、小礼品赠送给老人们,鼓励他们来上课。每到课间点心时间,冯金玉把准备好的水果分装在一个个小碗里发给老人。老人们排排坐,吃果果,就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现在,姜后村的老人们养成了周五上课的习惯,平均每周有40几位老人,最多的时候有80几个。64岁的刘金姬说:“开始是冲着小礼品来的,现在是冲着听课,这些课程对我们很有好处。”

好习惯激发学习热情,有的老人还发挥“余热”,准备学一门艺术,68岁的陈清姬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她找到冯金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学个乐器,这个年纪学乐器会不会被笑话啊?”

冯金玉连忙鼓励她:“怎么会呢?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都不晚。”说着,她开车把老人带到三明某琴行,让老板推荐一种比较便宜又容易入门的乐器,老板推荐了葫芦丝,还教了老人基本的指法。

“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没有声乐方面的志愿者,如果有专业老师,我们又可以组建一个乐队。”冯金玉说。

最近,冯金玉又有了新思路,村里租了一块1.2亩的地,作为酵素实验田,让老人们认领种植有机农作物。

“食堂正在筹建中,等地里长出粮食,我们可以组织老人定期聚餐,真正达到‘共学共作共餐’的目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