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一位爱香的美女把香道做成事业
2018-04-19 10:04:44乐小丽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 沙县记者站 乐小丽文/图 “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在古代,焚香和品茶、插花、挂画并称为“文人四雅事”。 有这么一个沙县女孩,她创办的素馨禅香舍通过开展培训、手工制作古方香品等方式,弘扬香道、花道、茶道等传统文化,尤以香道为重。她的创业项目荣获2017年三明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一等奖。 4月13日,记者来到沙县金沙园电商产业园,焚一炷香,听一段香事。 一位爱香的女子 素馨禅香舍简约清新,素净典雅,室内一缕幽香伴着轻柔的音乐缭绕不绝。香舍的女主人叫邓明华,认识她的人都叫她邓惜文,今年32岁。 斟一杯清茶,她说起了她和香的故事。 2002年,邓惜文进入美容行业,接触到精油、香水,对西方嗅觉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随着对香文化的深入了解,她对东方香文化产生了兴趣,并结识了不少香学大师。 2013年,邓惜文正式系统学习东方香文化,主攻生活用香方向。 一说起香道,她便滔滔不绝,关于香的起源、典故和诗词信手拈来。 她介绍,香道文化最早源于祭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了。秦汉时期,薰香从宗教转向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上层风雅之士的身份标签。唐宋以来,薰香发展成一种艺术,一直到明清时期都很盛行。 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动荡,香道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日渐式微。如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琴棋书画等艺术逐渐普及,茶道、花道也开始回暖,而香道,仍然属于小众。 “香有食用性的香,如肉桂、陈皮、花卉等,属于天然香料;还有宗教用香,比如庙里烧的香,大多是工业香料。我主要调制生活用香,比如家用薰香,随身携带的香囊等等。” 说到生活用香,邓惜文又聊起古代文人和贵族们的用香习惯:“在古代,香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文人温书,旁边有人红袖添香;魏晋时期开始,文人雅士流行用香熏衣;古时朝臣上朝,为去除异味,口含丁香,就连朝珠也是用沉香做成的。” 她拿出一个精致的瓷盒,介绍道:“这一盒叫‘荀令十里香’。说起来有个典故。” 荀彧是曹操的谋臣,官至侍中,守尚书令,世称“荀令”。荀彧酷爱薰香,是三国时期的香学大家,相传他到别人家里做客,坐过的席子好几天都有香味,《太平御览》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所以,有“荀令留香”这个成语,以他名字命名的“荀令十里香”流传至今。 把香道做成事业 在兴趣的驱使下,邓惜文与培训机构合作,以授课形式在福州、厦门、浙江、贵州等地传播花道、茶道和香道文化。由于了解香道文化的人较少,她的授课仍以花道和茶道为主,在授课时将香道文化融入课程中。 2016年,因为父亲生病,她回到了沙县,也就在那个时候,萌生了在沙县创业的念头。 当年年底,她创办了素馨禅香舍,工商注册时却遭遇尴尬,与“香”有关的只能登记成“香烛用品店”,与香舍的经营方向天差地别。无奈之下,她只好将香舍注册成茶叶店。 去年7月,她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 长期接触香,让邓惜文的鼻子十分“娇气”,她不喜欢工业蚊香的味道,便自己调配驱蚊香,做成可点燃的线香和可随身携带的香囊,除了自己用,还送了一些给朋友。由于取材天然,不添加任何香精和化学粘合剂,她的驱蚊香颇受欢迎。经过朋友的口口相传,短短几个月,仅香囊就销售500多个。 受此鼓励,邓惜文继续在古香方的基础上,调整配比,创新调制出线香、香饼、香丸、香牌、盘香、塔香等30多款香品,几乎都是手工制作。 研制香品的同时,邓惜文坚持授课,与沙县神笔空间等机构合作,在沙县举办茶道、花道、香道培训班,与县青少年宫合作开展亲子公益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至今已经培训学员近600人。 让东方香文化漂洋过海 邓惜文希望香道能像茶道一样,从风雅之事变成日常所需。 “文化要建立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上。比如品茶,过去我们连饭都吃不饱,谁有心情慢慢喝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盘,茶道爱好者还会定期聚在一起品茶、斗茶。茶道从兴起到普及就二三十年的时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她对香道充满信心。 有个美国的朋友来到中国,听她上完课后,对东方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买了几个香囊,准备回国送给恩师。 这件事触动了邓惜文:“西方人注重生活品质,他们的咖啡文化、红酒文化很深厚,文化是相通的,我相信东方香文化也能为他们所接受。” 恰好,她的先生在荷兰,同时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家都有很多好朋友,他们认可并支持邓惜文的想法。今年3月,邓惜文开展欧洲区全球购业务,第一笔订单就是100份母亲节礼物——50个香囊和50套手工耳环,销往荷兰。 做海外生意不容易,就拿香囊来说,香囊的填充物是粉末状的,出口有限制。邓惜文只好将配方发给爱人,她在国内制作香囊外包装,由丈夫在荷兰寻找香材,加工成香品,进行二次包装。 “除了粉末状的香品,其他线香、香饼等成品香是可以运输,不受限制的。” 为了更加方便开展业务,邓惜文向一位来自奥地利的老师学习英语,在她的影响下,老师和他的妻子也成了东方香文化的爱好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