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色彩是彰显城市魅力的风景线

2018-04-20 10:17:13杨燕蓉 林芳芳 黄宝琴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贵溪洋新区灰色建筑群与周边绿水青山协调。

三明日报记者 杨燕蓉 林芳芳 黄宝琴文/图

色彩是彰显城市魅力的风景线。观其表面,色彩犹如城市的外衣,良好的色彩搭配吸引着人们流连驻足;探其深层,色彩承担着传统与文脉的重要角色,是承载城市文化的有力因子,城市“气质”在色彩中不自觉彰显。

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什么样的,你留心观察过吗?在那些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讲究、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三明这座城市的色彩之“秘”。

协调之美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生活的常用色彩等人文色彩,建筑物、广告、交通工具等人工色。

“三明的城市色彩,特别是建筑色彩总体以浅暖色为主,以清新淡雅的米色、灰色、白色系为主导色,以红、黄、褐等为辅色系,色彩总体追求简约大方。”市规划局规划科工作人员陈洁梅说。

说起三明城市建筑色彩的来源,虽然建市之时没有特意规划,但发展中却是一步步跟随着“工业城市”的特点呈现出来。作为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三明聚集着全省最大的钢铁、造纸、化纤等生产企业。工厂林立……城区的房子建起来后,慢慢地,灰色、米色等与工业区相映衬的颜色逐渐被采纳。

随着“退城入园”的实施,三明市区产业结构调整,如何用更加鲜明的色彩凸显城市的特质、风貌,摆上了议事日程。

2010年,《三明市城市色彩研究》出台,定下了米、灰、白为主导的城市主色调。

“这只是一个基础色调,并不是说所有的建筑、公用设施等都采用这个色调。”陈洁梅说,城市色彩讲究协调,要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等相协调。

比如,靠近山边、河边的房子,多采用灰、白、米黄等浅暖色,这样的色彩能与青山绿水完美契合,如贵溪洋片区灰色的建筑群就与周边的青山绿水协调一致;列东街上的夏商百货、新华都附近等商业中心,主要以黄色、砖红色为主体,以红色和灰色系为辅助色,色彩相对丰富,与繁华、热闹的商业氛围相协调;居住区主要以米黄色、米白色为主题色,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感受。

本着协调一致的原则,规划部门在项目报批环节,对房屋、桥梁、道路等建筑色彩严格把控,确保与周边自然环境、建筑物等相协调。

除了城市建筑这些固定的“城市色彩”,对灯箱、广告牌等流动色彩,如果处理不当也很容易造成“色彩污染”。对此,从报批、放置、更换等环节,我市有关部门也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大型广告牌、灯箱等也与周边相协调。

规划部门人士表示,城市色彩的协调也不是固化不变的,对于地标性建筑物,在规划审批中,会得到相应的“松绑”。





  三元区芙蓉新村28幢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文化之韵

著名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城市色彩不仅要体现协调之美,还要有文化之“美”。

“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泰宁的“杉阳明韵”建筑在我省城市建设中可以说独树一帜。

灰、白、粉相间的建筑色彩,不仅是城区风貌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当地文化的有力彰显。

泰宁县城历史悠久,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明清时期的民居、寺庙、桥梁、古井、古街巷、古城墙等遍布城区,并拥有保存完好的建于明朝末期和清朝中叶的民居尚书第和世德堂等古建筑群。

城市建在文化中,城市建出文化来。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泰宁县将文化导入城建中。第一条街区——“状元街”,以灰白色调为主,借助江南民居建筑特点,提炼出闽西北建筑门牌楼、吊脚挑廊和檐廊骑楼等独特的造型元素,尽力恢复古城原貌,重现当年“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人文盛况。

此后,泰宁大规模城建拉开帷幕。坚持新城开发与古城保护并重的原则,县里积极倡导“少拆多改”的理念,新建建筑一律采用“杉阳明韵”风格,并融入当地的历史、宗教、戏曲、名人、古建、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一方面注重在开发中保护,全面启动古城修复保护工程,修缮修复世德堂、进士街等古遗迹,大力保护历史遗存;另一方面注重在开发中传承,提炼历史人文中的积极元素,如对城区桥梁仿古改造成廊桥,新建状元柱、门楼等文化小品,充分体现当地的人文气息。

探寻历史的根,释放文化的魂。越来越多的人被泰宁的古建筑以及文化底蕴深深吸引。

作为闽学文化的发源地,三明境内闽学文化遗迹众多。将闽学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景区开发,这几年,三明在这方面动起了心思。

在三明市区,“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正在火热建设中,文化专廊、石栏杆,雕上圣贤警句和龙凤、蟠桃、莲花等吉祥图案……这里,将通过古典建筑重现的方式融入闽学文化,传承闽学文化。作为长廊起点处的标志性建筑,三明动车南站将采用灰顶、白墙等徽派建筑色彩,融入翘脚、坡面等建筑元素,站前“闽学文化广场”,更有理学大师的雕塑、“活水亭”等景观。在这条长廊上,人们可以从这些或灰色、或砖红、或米白的房屋、亭台、栏杆、浮雕等建筑风貌上,悄然感受闽学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尤溪,朱熹诞生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朱熹公园、朱子文化苑、南溪书院等10多个项目,挖掘朱子文化内涵;在将乐,杨时文化园将传承与发展闽学和客家文化……

民生之福

色彩是城市的第一道风景线。相对于文化的“隐秘性”,建筑中的立面色彩却能给人更直接的观感。

去年,结合“城市双修”,我市对城区部分建筑的外立面进行改造,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没搬家,却像住进了新小区。”家住三元区芙蓉新村28幢的邓大妈乐呵呵地说。如今的芙蓉新村28幢不再脏兮兮,而是充满了时尚感。

“立面改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色粉刷,一种是重新设计。”三元区建设局副局长杜美玉介绍。从2012年起,三元区就陆续对老旧房屋进行立面改造,至今已经完成20多万平方米,百余栋老旧建筑受益。

近年来,三明市区立面改造工程在色彩方面,主要以灰色、棕色和黄色为主,为了提升居住环境品质,还聘请了本地和福州的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并借鉴了福州等地旧城改造经验。

今年,三元区的立面改造重点为新市中路和南路一带的老旧建筑。相比以往,这次立面改造不再是简单的粉刷,而会做干挂、加入线条等,颜色方面还是以灰色为基本色调,并注重与街道两侧特色公共空间、功能区与重要节点相结合。

例如,恒宇商厦,目前建筑立面材质陈旧,上下风格与色彩不协调,作为十字路口转角景观相对单调。根据规划,改造时它将更换外立面材质,商业部分采用花岗石干挂,住宅部分采用仿石涂料。沿街立面局部采用玻璃幕墙外包形式,体现都市时代感。杜美玉介绍,接下来列入改造的建筑,改造风格和色彩与恒宇商厦的基本一致。

在梅列区,新市北路、列东街、江滨路、新和路、列东后街等“六纵五横十七条街”重要通道两侧沿街建筑立面也进行了整治提升。目前,已完成58栋楼房,10处围墙门柱及杂物间。

“这房子是1978年建的,之前外墙是灰白色的,后来有刷过一次,好像是淡淡的粉色,过了这么多年,又脏又旧,去年立面改造以后,感觉是老太太换了一套新衣,精神多了。”家住梅列区红岩新村28幢的张大妈说。

梅列区立面改造一期、二期业主代表黄慧彬介绍,此次梅列区立面改造,在颜色方面一般会与周边建筑颜色相同或相近,此外,还会选择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灰色和黄色。在材料方面,采用高分子真石漆高端环保材料,真石漆具有更高的抗污、抗冲刷、抗腐蚀能力,而施工过程中使用高压喷射施工工艺,让建材覆盖整体性更优、更加均匀。

城市轮廓、城市色彩,是一座城市的面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时光之轮在旋转,三明的色彩在积淀、发展、创新中正焕发出越来越多的“三明风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