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大山里的养路工
2018-05-02 10:06:41陈莉莉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陈莉莉 13条县道,全长182公里。这是李德金和工友每天要守护的公路“生命线”。而在公路养护一线,他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 今年40岁的李德金,是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人。1999年,他进入青水公路管理站,成为一名公路养护工人。2009年至今,他又在永安市交通运输局管养单位——永安市通泰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从普通养路工一路成长为养护站长,是90多名养路工的“领头羊”。 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李德金和工友的一身橘色工作服,是公路线上不变的“风景”。没有节假日,每天24小时待命,养路护路“日巡、周扫、月清、季除”,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而灾情抢险这种“非常态”,他们也没少经历。 今年1月,受低气温影响,永安上坪道路结冰,为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李德金带着10余人的“除冰小分队”,当天早晨六七点就出动了。 在X717文西线永上段,整整1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李德金和工友一路走,一路埋头作业,忙着抛洒工业盐融冰,挥动铁铲、扫把除冰。漫天的雨夹雪中,他们的橘色工作服格外耀眼。 冰霜打压的毛竹,一根根倒伏向公路,成了“拦路虎”。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很难将“负重累累”的毛竹拖走,李德金和工友就将毛竹砍成好几截,再一截截地清理到路边。 整个除冰工作,头尾花了5个多小时。李德金他们这才在路边吃上了一口饭。饭是大老远从山下城里送来的快餐,早已冷冰冰了。 哪里有公路险情,哪里就有养路工。2016年9月9日晚,受“莫兰蒂”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永安槐南、小陶、洪田等乡镇不同程度受灾,交通一度受阻。 9月10日一早,李德金和工友们全员出动,兵分几路,奔赴各受灾点支援抢险。他自己带着20多人,选择了最为偏远、受灾最严重的槐南镇。 到了现场,李德金立马做了分工,跟大伙儿顶着风雨,争分夺秒除淤泥、清断树、通水沟。受灾点多,有的路基塌了,半边路面悬空,临着悬崖,崖下至少二三十米的落差,有的山体溜方还未稳定,前脚刚过,后方哗地一声又有小溜方,李德金都沉着应对。 就这样,连续奋战了3天,李德金和工友们裹着一身泥泞与疲惫,终于抢通了槐南的全部受灾道路。紧接着,他又赶赴小陶、洪田支援抢险。 抢险时刻,冲锋在前。李德金是机械操作手,每回需要开铲车、挖掘机清淤泥时,他当仁不让。有一年,安砂的一处路段因山体滑坡,五六千立方米的土石方轰然而下,将道路拦腰阻截。他开着铲车,冒着落石的危险,跟工友们辛苦了一天一夜,在隔天凌晨两三点将道路抢通。 对于养路的苦和累,李德金只说是习惯了。他反而开心地分享了“机械化”带来的变化:用铲车、挖掘机清淤泥,为道路抢险争取了时间,路面保洁有清扫车,除边坡杂草可以用劈草机,提高了日常管护功效…… “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这是李德金的工作信条。每每看到路面恢复洁净、畅通,他都觉得特别欣慰。公路线上有太多风景,他却因某些“风景”倍感暖心:有时是过往司机的一句感谢,说“你们辛苦了”,有时是司机主动下车递过来的一瓶矿泉水。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