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快乐的“光明卫士”
2018-05-07 09:39:35乐小丽 郑晓明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沙县记者站 乐小丽 通讯员 郑晓明 “我很享受工作。”无论什么时候见到陈伟,他总是充满激情。今年36岁的陈伟是国网沙县供电公司配网改造办公室主任。扎根电力生产一线17年来,他将匠心融入工作,于2015年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5月,他又当选为省劳动模范。 “绣”出精品工程 陈伟是永安人,2001年入职沙县供电公司。他以“绣花”精神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名普通的线路维护工成长为电力工程师、送电线路专业技师。 去年,国网沙县供电公司对沙县青州管前村进行配网改造。农网改造关乎民生,从设计图审、工程交底、工程验收到项目转资,环环相扣,失之毫厘则差之千里。 改造前,陈伟到管前村进行考察。村里一共326户用户,只有两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存在重载的情况,且线路杂乱无章。村东侧的#3变压器旁边新建了老人活动中心,村民带着孩子在附近玩耍,小孩居然在电缆上荡秋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陈伟立即召集团队进行规划,将原先315千伏安的变压器改造扩容为400千伏安,并迁移到安全位置,避开人员密集的老人活动中心;新增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提高户均容量和供电质量。 变压器解决了,线路也来了一个大“整容”。配电台区接线、引下线按工艺标准安装;电缆接下地,变压器加设围栏,解决安全隐患;线路横平竖直,再也不会出现“蜘蛛网”式、垂落式现象。 这一匠心打造的工程获得政府和村民“双满意”,也入选省电力公司十佳工程。近年来,陈伟所带领的团队累计完成885个农网改造项目,完成3.99亿元建设任务,涉及沙县126个村,其中沙县青湖小区2个工程获得国家电网“百家优质”工程,省电力公司农网升级改造优质工程0.4KV台区类第一名。 创出两项发明 现代劳模,要有工匠精神,还要有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能力。 外线工作中,施工人员要带验电器,笔状的验电器轻巧方便易携带,但是,搭配使用的工频信号发生器体积大,操作复杂。 通常,验电器和工频信号发生器分开携带,由于验电器型号不同,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带错或者忘带工频信号发生器的情况,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有没有办法让验电器和工频信号发生器“合二为一”呢?陈伟和配改办管控组组长黄炳良一起,利用班外时间设计、实验,历时一年,研究出“验电器与工频验电信号发生器一体化工器具”,将验电器与工频信号发生器合二为一,避免了带错型号产生的安全隐患。 2016年9月,该样品在夏茂、高桥等乡镇配网改造工程中进行试验性应用,获得一致好评。当年12月,该项目在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评比中荣获三等奖,目前正在申请发明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据统计,这个小巧的工器具一旦普及使用,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此外,陈伟还带领团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福建省电力公司群众性创新二等奖2项。 哪里需要往哪搬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陈伟风趣地说。 2007年冬天,建宁县发生严重的冰灾,公司抽调业务骨干支援建宁,陈伟主动请缨,当时他的大女儿才出生4个多月。 抵达建宁后,陈伟发现当地电力设施损坏严重,线路被覆冰压断,电杆倒在地上,区域大面积停电停水,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稍作安顿后,救援团队立即投入抢修复电工作,立杆、架线,一刻也没有停歇。为了让建宁人民尽快用上电,他们中午放弃休息,随便吃个面包充饥继续忙碌。陈伟在那里度过了一整个春节,20多天后,团队顺利完成公司承接的所有项目。 救援任务他主动参与,平时工作遇到难题,他更是迎难而上。 2014年底,公司进行春节前保供电任务,沙县金沙市场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金沙市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经营时间长,电力设施老化,存在重载和违章拉迁等现象。 改造任务落到了经验丰富的陈伟团队上。为了不影响商户,陈伟决定实行“零点作业”。白天市场正常开放,晚上23时开始进行配网改造,一直到次日早上6时收工,连续3天,终于顺利新增一台变压器,把零乱的线路梳理整齐,让金沙市场及周边的居民度过一个平安的春节。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