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联村党委”建设侧记

2018-05-23 10:14:09刘莉婷 聂艺璇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唱”好兄弟大合唱 “联”出发展新活力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联村党委”建设侧记

●刘莉婷 聂艺璇 沙观球

“高山坊村,上墙自然村饮水工程,需建小坑水坝一个、过滤池一座,申请资金3.5万元”;

“邓坊村,农民公园亮化、防洪堤修护,申请资金6万元”;

“陈坊村,冯源自然村饮用水水坝重建、主村亮化,申请资金5.2万元”……

5月15日,将乐县高唐镇常口联村党委微信群,陆续弹出“联建村”各村诉求。群主即常口村党支部书记、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及时查阅微信群内容,针对群成员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逐条回复并着手解决,已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常源、元坪、高山坊、陈坊、邓坊6个村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相似,但过去却因各村之间自我封闭和分割状态,导致各自唱着“独角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村的发展。现如今,6个村拧成“一股绳”,“唱好兄弟大合唱”,实现了资源共享、联合发展。这得益于去年将乐县首个联村党委——常口“联村党委”成立。

“以常口村党支部为核心组建的常口‘联村党委’,发挥了常口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导了联村抱团聚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张林顺说。

堡垒共建“小组织”变身“大团体”

今年3月,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初次盛开的百亩油菜花,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在油菜花朵朵绽放的同时,“联村党委”首次农产品展示展销,同样引来不少市民驻足。高山坊村的雪莲果、竹筒酒,元坪村的白馒头、糍粑,常源村的烧麦、仙草冻,邓坊村的年糕,陈坊村的白粿……6个村10余种特色小吃,让市民目不暇接。

然而,在6个村联建前,各村能像现在这样一起共“聚”发展合力,共“谋”致富良策,却是难得。陈新鹏便是其中一位见证者。自去年他到将乐县高唐镇任党委组织委员、联村党委第一书记后,让陈新鹏感触最深的便是,常口村距将乐县城15公里,水域宽广,林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受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制约,村财增收乏力,而周边的常源、元坪、高山坊、陈坊、邓坊5个建制村又因人口少,很多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发展同样难以为继。

“单纯按地域、以建制村为主的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想要突破发展‘瓶颈’,扬长避短,整合优势资源迫在眉睫。”陈新鹏说。

如何实现6个村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填补“划村分治”形成的工作“空白”,达到效益最大化?高唐镇的做法即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采取“1+X”模式,共同推动党建基础好、经济实力较好的常口村与周边5个村共同组建“联村党委”。

“历史上,这6个村有着深厚的渊源,本就是兄弟一家亲。”陈新鹏解释道。原来,在1979年以前,常源、元坪、高山坊3个建制村本就同属于一个生产大队;1997年以前,邓坊村和陈坊村同属一个村,统称邓坊村。基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一体”发展的思路,以强村帮弱村,大村帮小村的“联村党委”应运而生。

“联村党委”让“小组织”变成了“大团体”,为各村资源整合开辟了新渠道,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确立。

“抱团”行动“小力量”凝聚大发展

去年,高山坊村第一年种植雪莲果,试种10亩,产量2万多公斤。但由于没有对接好销路,导致雪莲果滞销,愁坏果农。焦急之时,“镛农先生”向村民抛出了橄榄枝。

“‘镛农先生’是一个电商平台,由我村村民组建于2017年2月。”据陈坊村支部书记张光松介绍,该平台采取互联网+农业+合作社+专业户的模式,对接当地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帮助农户拓宽百香果、红菇、竹荪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线上销售,解决村民种植的后顾之忧。

“多亏了‘联村党委’,果农们在‘镛农先生’的帮助下,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销售了滞销的雪莲果。今年,村里扩大雪莲果种植规模至30亩,预计产量5万多公斤,希望能借助此平台再打一场漂亮的销售仗。”高山坊村支部书记高长贵说。

帮村民“搭台”,让农产品“唱戏”,解决果农们的销售难题,仅是常口“联村党委”产业发展联动、发展利益联享,“抱团”行动,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的一个缩影。

自常口“联村党委”成立以来,在布局上,始终坚持“一盘棋”“齐步走”的发展思路,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常口村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同时,聘请台湾宝灏工作团队对联建村的种、养产业进行统一布局,对联建村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设计,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特色”。

除此之外,在特色农业方面,“联村党委”还以邓坊村为中心,辐射带动联建村,大力发展精品水果采摘园、苗圃种植园、有机稻种植等,打造“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格局;在乡村旅游方面,对接县旅游总体布局,以常上湖水利风景区规划为重点,将常源村、元坪村、高山坊村、陈坊村、邓坊村纳入常口村旅游规划,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推动产业升级。

“抱团”行动,取长补短,高唐镇6个村“小力量”正凝聚着大发展,让农户增收有了新盼头……

跨村联建实现“1+1>2”效应

农村饮水安全历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高唐镇联建的6个村也不例外。如何保证联建村饮用水供应充足、水质安全,是村干部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高山坊上墙自然村,现有农户8户,常住人口42人。

“原先,村民为解决饮水问题,就用毛竹管从山上引水到自己家中。然而,这样的简易取水装置,一遇下雨天,水就非常浑浊,甚至出现断水的情况。”高山坊村支部书记高长贵感慨道。

由于装置简陋,两年前,一场山洪便将村民搭建的毛竹水管冲坏了。从那时起,高山坊上墙自然村就和常源村头自然村共用水源。

“两村是‘邻居’,借用水管顺理成章。虽然村头村现只有农户5户,常住人口16人,一旦在外务工的村民过年返乡,两村的生活用水量,就会变得非常紧张。”常源村支部书记高佑明担忧道。

为实际解决上墙自然村村民饮用水问题,高长贵提出了修建饮用水工程方案。然而,修建这个饮用水工程大约需要3.5万元,对于一年村财收入只有5.15万元的高山坊村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联村党委”成立后,党委书记张林顺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便向金湖电力有限公司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到位后,就会从中拨款用于上墙村的饮水工程建设。”张林顺说。

解决饮用水问题,实现基础设施联建,仅是常口“联村党委”开展区域化“大党建”的其中一个方面。

依托联村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积极发挥联村妇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制定联防、联调、联处预案,实现乡村治理联动,让村民自治活起来,则是“联村党委”联合发展的另一有力举措。

过去,常源村二级电站发电用水与常口村云衢山漂流用水出现矛盾,多次协调无果。“联村党委”成立后,多次召开协调会,召集两村签订用水协议,妥善解决了两村因水资源造成的多年纠纷。

“在‘联村党委’人居环境齐抓前,村里的生活垃圾都采取集中焚烧,这造成了极大地环境污染。目前,我们村和陈坊村正着手建设垃圾中转站,构建‘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这将彻底改变农村垃圾焚烧现状。”邓坊村支部书记肖刘财说。

党建工作联抓、基础设施联建、产业发展联兴、矛盾化解联调、发展利益联享、乡村环境联治、村企村校联动……将乐县高唐镇6个村的联合建设,发挥了1+1>2的效应,村民的幸福指数也随之不断攀升,一幅幸福、美丽、温馨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