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永安:古稀老人的木刻情缘

2018-06-13 09:59:12林丹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魏树忠(左)、陈宜香(中)和邹邦旺(右)正在讨论雕刻技法。



陈宜香的木刻作品





魏树忠用旧木板、旧竹片制作的作品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林丹文/图

5月31日,走进永安市燕西街道北塔社区居民陈宜香的家中,仿佛走进一座微型的苏州园林,院内瓜果飘香,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墙上挂着主人的木刻、竹刻作品,有诗词、有警句、也有翠竹。

陈宜香家的院子也是北塔社区老年学校雕刻班的教室。陈宜香是北塔社区老年学校雕刻班的老师,当天,该社区老年学校雕刻班的学员们正围坐在一圈,一边喝茶,一边对木刻的线条、运刀、技法等方面进行切磋,十分惬意。

爱上木刻 生活多姿多彩

陈宜香今年77岁,体型清瘦。他高中毕业后,曾当过小学老师、企业管理人员。之后,他下海创业,在厦门创办装潢公司。

陈宜香从小爱好书法,一有空闲,总喜欢在家练字。平时走在大街上,一瞧见路人写书法,陈宜香总会停下脚步,认真观看,默默记于心中。上世纪文革时期,因工作的缘故,陈宜香常常要写大字报的标语,日积月累,练得一手好字。陈宜香曾参加过全省森工系统书法比赛,获得二等奖。陈宜香多才多艺,能现场画像,还会木刻字,他自制了不少雕刻工具,仅锉刀就有100余把。

数年前,陈宜香身体欠佳,经医院检查,被确诊患食道癌。病魔并没有把他击垮,在战胜病魔过程中,陈宜香重拾刻刀,挑起社区老年学校雕刻班的教学重担。

“每周四,我们都聚在一起,春节也不例外,大家互相学习,谈谈书法,对雕刻作品逐个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取长补短。”陈宜香说,雕刻班的学员各有所长,有的擅长书法,有的擅长写诗,有的擅长木艺,每节课都是相互学习的好机会,还可以训练手脑协调,有利于健康。

从认识雕刻工具开始,到雕刻工具的用法,再到木刻版面设计、字体结构……每位学员在陈宜香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木刻字、篆刻的基本技法。学员们还购买了《书法字典》等书籍,学习书法知识。

该社区老年学校雕刻班还吸引了永安后溪洋社区居民林光裕前来学习。林光裕今年77岁,家住永安龟山公园附近,痴迷篆刻多年。今年78岁的邹邦旺是该社区老年学校雕刻班的学员,也是该社区老年学校书法班、诗词班的老师。邹邦旺退休后,勤练书法,曾经用毛笔手抄《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共抄写了180万字。自从学了木刻,邹邦旺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结交了不少刻友。

“在家孤单,来到雕刻班,学员们相处融洽,生活很充实。”邹邦旺深有感触地说。

变废为宝 开动无限创意

学员魏树忠是陈宜香的得意弟子,也是变废为宝的高手。魏树忠是永安大溪人,今年73岁,当过维修工、安全员,曾是永安一家纺织厂的工段长。年轻时,魏树忠自己动手做家具,他家里的橱柜至今还结实、耐用。

世上没有无用的物品,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刻字需要木板或竹板作为雕刻原料。别人丢弃的旧家具、旧床板、旧木地板、旧竹地板,在魏树忠眼里都是宝。他用旧床板做出一副镂空雕刻的《福》挂件,用旧的五合板刻了一件《千字文》挂件。有一回,魏树忠捡回一个废弃的竹筒,将其剖成小竹片,再进行刻字、打磨、上漆、装裱,制作成一副精美的挂件。魏树忠还将旧对联上的金粉用小刀细细刮下,再将其涂在木刻字上,起到装饰作用。魏树忠是个爱琢磨的人,为了节省木材,他以刀做笔,把字体外的木板去除,仅仅保留字形覆盖的木板,形成浮雕,视觉冲击力强。

“能用的物品丢掉很可惜,尽量利用起来,我是给社会减少垃圾,绿色环保。”魏树忠笑着说。

在北塔社区的展示室里,雕刻班学员的木刻作品挂满了墙壁,每一笔每一划都凝集着老人们的心血,也印证着老人们共同学习木刻的快乐时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