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八旬老粉丝周周来看戏

2018-06-13 10:04:24郑丽萍 黄宝琴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郑丽萍 黄宝琴 文/图

他们,年过八旬,是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周周有戏看·月月有精品”公益演出年纪最大的铁杆粉丝;他们自学手机摄影,义务为每场演出拍照、录制视频,用手机留下瞬间的美好……

他们,就是王叔葵和张曼英夫妇。“60年前没有实现的梦想,三明市歌舞团圆了我的梦。”王叔葵夫妇说,年轻时没能实现的舞台梦想,是“周周有戏看·月月有精品”这个平台,拉近了他们与艺术的距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1938年出生,上海人。由于青睐三明宜居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他们退休后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依然选择定居在第二故乡——三明。由此,他们开启了一场艺术寻根之旅。

“家门口”的高雅艺术

欢快活泼的非洲鼓敲起来,浪漫纯美的芭蕾舞跳起来,热情洋溢的歌儿唱起来……6月2日晚,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周周有戏看·月月有精品”的“六一”少儿专场演出“幸福花儿开”,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看。

台下,王叔葵和张曼英夫妇像往常一样,一边看演出,一边忙着拍照和录制视频,用手机记录台上的美好瞬间。

演出结束后,观众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对夫妇结束摄影站了起来,对着舞台上的小朋友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场演出氛围特别好,每个小演员表现都很棒,他们代表了三明下一代的艺术水平。”王叔葵对这场演出赞不绝口。他说,在家门口观看三明“明星”精彩的演出,享受这么高雅的艺术,生活在三明的人们很幸福。

因摄影而结缘,市民郁女士和王叔葵成了忘年交。“已经80多岁了,每场演出都来观看,还义务帮忙摄影,这种精神让我非常佩服。”郁女士就手机摄影经常与老王进行交流,教他学习和使用新的视频软件。

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感受世间至真至纯的美好。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每一场公益演出,都给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观众席上的林女士,显得兴奋又略微紧张,她说:“我女儿被选中参加这次的演出,表演第六个节目芭蕾舞《杜鹃圆舞曲》。”为了演出,女儿当天花了6个小时彩排,林女士觉得虽然辛苦,但这能很好地培养她吃苦耐劳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经历。“以前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这样的条件,也没有这么多演出机会,所以很感谢周周有戏看这个平台。”

“通过把国际国内的优秀艺术团体、艺术家请进来,同时推出三明优秀艺术家参与演出的形式,让老百姓享受到家门口的高雅艺术。”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张春英说,每一场演出都由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目前“周周有戏看·月月有精品”系列公益演出已举办15场。

“众乐乐”的艺术生活

在王叔葵的朋友圈,他有一个响亮的称呼叫“大王”。因为热爱手机摄影,王叔葵已经在圈里“出名”了,大家需要拍照,都会喊上“大王”来帮忙。

“只要大家需要我,我都很乐意去帮忙,把自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王叔葵觉得自己被需要是一种荣幸,为了拍好作品,他除了自学手机摄影,还向年轻人请教手机视频录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在他的手机上,安装了一款新的视频录制软件。他告诉记者,以前用微信录制视频时,5分钟的视频分享出去,视频会自动被截成3段,不能完整观看。因此他安装了一款新的视频软件,现在还在摸索学习阶段。

一时兴起,开朗健谈的他就新视频还进行了现场教学,并分享了之前他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记者看到,这款新软件安装10多天,上面已显示205个粉丝,浏览量达1.3万人次。

1958年,福建省林业厅到上海招募人员,王叔葵夫妇便来到福建发展林产工业,于是在福建定居下来。1976年,夫妇两人从漳州调至三明8450厂工作,直到1995年退休至今,他们选择在三明定居。

“爱三明早已胜过上海。”退休后,夫妇俩人开始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想念三明简单的生活。于是,他们最终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决定回三明生活。

春节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叔葵通过老年大学结识的老友金燕得知,在三明市影剧院有一场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周周有戏看·月月有精品”公益演出。他决定重新拾起年轻时的艺术梦。

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此后的每一场演出,王叔葵夫妇风雨无阻,每场必到。他说,就像找到了“组织”一般,借助这个平台让自己与本地艺术有零距离接触,是一种非一般的享受。

每场演出结束后,王叔葵都将自己的照片和视频打包发给公益演出制作经办人陈钦,为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后期宣传和活动总结提供了大量资料,这也将作为历史资料存档。

“老人把照片打包发给我,我再发到工作群里,我们的演员们找到各自的照片或视频下载下来,很感谢老人的热心帮助。”陈钦说,演出结束后看到自己的演出被记录下来,大家很开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妻子张曼英看来,丈夫是他最好的摄影师,而王叔葵觉得,妻子就是他最好的模特。丈夫热爱拍照,妻子喜欢画画,夫妇俩人艺术地生活,也将艺术带来的快乐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惠民生”的百姓舞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到演员们的精彩演出,王叔葵说,用手机记录下来的意义就在于,帮助辛苦付出的演员们留下专属于自己的记忆。

“让忙于演出的演员们珍藏属于自己的视频和照片,即使是配角也能拥有自己的独家记忆。”王叔葵说。因此,每一场演出,王叔葵从第一个节目开始到最后一个节目结束,他都完整地录制下来。

精彩的演出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默默地付出。作为“周周有戏看·月月有精品”的导演,张勇民说,在决定推出系列公益演出后,工作团队就将全年演出计划制定了一个初步大纲。之后针对每个不同主题的演出,我们要再制定详细计划,最后落实到每个节目的演出,要做好人员调集、歌舞选择、排练彩排等工作,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落实,以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每一场演出都要提前准备好几个月,一场接一场,容不得我们有片刻松懈。”张勇民说,希望办好每一场演出,让三明的百姓享受尽可能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在现场听三明的明星演出,他们的水平不输给电视里的任何明星的演出。”王叔葵说,在这个舞台上除了演员们,还有咱们老百姓一同加入演出,这才是真正的百姓大舞台。

春节期间,“感恩三明”——优秀青年歌唱家新春返乡演唱会给王叔葵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来自全国各地三明籍的青年歌唱家在三明欢聚一堂,在春节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演唱会。

“10元钱就能看一场这么好的演出,真的太值得了。”话不多的张曼英接过丈夫的话。她说,哪里还有这么好看的节目,价格还这么便宜,我们60周岁以上老人还可以免票,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惠民。

文化惠民,润物“有”声。“周周有戏看·月月有精品”系列公益演出,是2018年三明市文化惠民及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文化惠民”的原则走公益性低票价惠民政策,让艺术改变生活。

“文化惠民活动能够持续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童桂贤说,公益演出每年安排40场,市政府提供60万元经费并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这为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