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对中央红军村水尾村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

2018-07-01 10:02:42廖开顺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廖开顺

2017年10月,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被命名为“中央红军村”,成为三明市25个中央红军村之一。三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刚在“三明市举行第二批‘中央红军村’命名大会暨授牌仪式上”指出,要“建好三明红色村落,发展三明红色旅游,真正把‘中央红军村’打造成红色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水尾村还是福建省红色革命遗址、三明市历史文化名村、建宁县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笔者以为,水尾村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可以发展村级全域旅游,并且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

一、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的村级全域旅游定位。坚持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基本工作。

1、全面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残酷的战争和艰难的建设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带有精神文化烙印的物质文化。就红色旅游而言,首先必须展示一大批看得见的物质的红色文化遗迹和物品。水尾村具有这样的资源优势,如红军医院、兵工厂、被服厂、苏区银行、苏维埃政府、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等旧址,同时,还有很多革命故事、革命歌谣,二者都具有红色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水尾村发展红色旅游,还必须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比如,从水尾村所展示的红色文化时间跨度来看,对1934年5月以后的红色文化挖掘不够。1934年是土地革命重要的历史节点。这一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5月中共建宁县委、县游击队、县苏维埃政府转移到水尾村,10月中央红军突围北上,撤出建宁,11月在水尾组建闽赣边的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设水尾。随后坚持三年多的游击战争,一直到1938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奔赴抗日前线。当然,水尾村现有的所展示的红色文化遗迹也包括1934年以后,但在总体上主要是中央红军时期的。虽然1934年革命进入低潮时期,但是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仍然很多。如电影《闪闪的红星》《党的女儿》等革命经典作品都是反映红军北上后,原根据地更加悲壮、复杂和深刻的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要特别注重发掘红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在形式上不限于内容比较单一的革命故事和革命歌谣,而是要深入到红色种子的顽强生命力和开花结果,也不要避讳悲剧性的革命史实,而是从悲剧中表现崇高和伟大。所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也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为指导,从历史进入审美更能感动游客。

2、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创意。发展旅游实际上也是开发文化,离不开文化创意,将文化资源通过创意以更多的内涵和新的形式展示出来。水尾村正在积极进行红色文化创意,如一些歌舞和小戏曲表演、创作了一批红色文化雕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驻村体验红色文化等,也很注重思想性与娱乐性相结合。文化创意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推力,可以不断提升审美层次,创造新的形式。比如,水尾村拟开展的野外作战活动,可以不限于一般旅游山庄的野战娱乐活动,而是进行保卫红色根据地的野外模拟作战,并融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军事思想。如《孙子兵法》将军事地形分为通、挂、支、隘、险、远六种,水尾村具有“通”和“隘”的地形特点,才被红军选为重要机关和后勤服务机构的驻地。据此,可以举办比较大型的有军事思想指导的演练活动。还要多注重审美的文化创意,如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进行音乐文化创意,如在沂蒙山老区,随处可以听到《沂蒙小调》,立刻感动听者,感受沂蒙红色文化。在赣南兴国县,《十送红军》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主题音乐。水尾村作为红色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也需要这样的主题音乐。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将水尾村建设为红色文化雕塑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美术雕塑界对革命历史题材雕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探索,已经举办多届全国革命历史雕塑展,坚持主旋律而风格多样化,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应。如果能在红军村举办相应题材的雕塑展并留下作品,是红色文化创意的飞跃。也可以邀请雕塑家们进行非竞赛式的捐赠性创作,或请某一名有红色文化激情和较高雕塑艺术水平的雕塑家,将水尾村打造为个人的红色文化雕塑园。目前水尾村已经有一些雕塑作品,但是数量偏少,叙事性不够,需要更多的雕塑、影像、美术等视觉性意象进行叙事性展示,既能补充遗迹不足,又更能感动游客。

二、推进发展村级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水尾村远离县城,旅游者往往远道而来,无高速公路,现有公路虽然车程较长,但是一路林海茫茫,山峦青翠,可以体验原生态和当年红军跋山涉水的艰难。水尾村本身也具备发展村级全域旅游的资源条件,很有必要拓展为以水尾村为目的地的全域旅游,这也可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1、山水田园景观的旅游开发和文化创意。旅游首先需要风景美丽。水尾村是海拔780米的武夷山高山盆地,森林茂密,植被丰厚,具有原生态美。而且水尾村的水资源丰富,溪流流经盆地,处处有水塘和泉水,村尾有瀑布,有古老的银杏树群。由此形成秀丽的盆地田园风光,稻田和荷田连片,可以让游客住得下来。要将山水环境保护摆在第一位,同时进行乡村环境整治,加强与旅游配套的设施建设,建设处处赏心悦目、服务设施周全和服务周到的旅游环境。

2、木建筑的修复和开发。水尾村保留有较多的木建筑,红色文化遗迹也都在木建筑内。木建筑是漫长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主要建筑物,是依附于传统文化的建筑形态。木材资源的匮乏、天灾人祸和自然的侵蚀,都会使前人留下的木建筑逐渐消失。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过后,在一片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中,木建筑在一些发达国家再次崛起。水尾村的木建筑,如红军医院院落、赤卫队木楼、粮仓群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需要保护、修复。

3、历史文化与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水尾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保存有唐末始建的白云寺,北宋王安石在白云寺读书并种树,古树犹存。水尾村与邻村还完好保留一批太平天国时期的山寨,还有古银杏树群等历史文化资源。水尾村属于闽西北客家区,基本上是清一色谢氏,谢氏是客家十大姓氏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谢氏,郡望显赫,文化名人谢安、谢玄、谢朓、谢灵运等影响很大。在福建内陆产生的谢祐神民间信仰堪比妈祖信仰。在建宁县有谢氏一门四进士、一家五兄弟进士。客家文化也包含客家宗族文化,水尾发展全域旅游离不开谢氏整个宗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其中,可以融合福建谢祐文化,也需要与海内外中华谢氏建立广泛的联系,如中华谢氏联谊会是全国和海外最有影响的合法社团之一,水尾村谢氏可以与之建立联系,得到支持和帮助。由于红色旅游是水尾村全域旅游的主导,而客家文化是在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文化,这就需要提炼客家文化和谢氏宗族文化中的中华文化精华,找到与红色文化的契合点。如红军时期水尾村谢氏与时俱进,积极投入土地革命,包括在宗族中的打土豪分田地。水尾村苏维埃政府,包括主席在内的7名委员全部姓谢。当然,当年革命的对象也有谢氏,所以,又不能以姓氏决定阵营,而是要有历史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看到客家文化和谢氏宗族文化在新时代的进步主流,从而继承发扬其中的优秀文化。

4、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和现代林业。水尾村田园风光秀丽,山地肥沃,具有特色的农林产品较多,如白莲、红米、黄豆、地瓜、黄桃、黄花梨、猕猴桃、吊瓜、香菇、竹笋、粉皮等。目前,水尾村依托红色文化和天蓝地绿的生态农业资源,制定了“红+绿”的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可以适度发展观光农业,如种莲作为观光农业,将采莲作为体验式旅游项目。同时,利用三明现代林业优势,促进本村现代林业的发展。现代林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也是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如,有了林业资源保障,古旧木建筑修复才有材料来源。新建乡村旅游设施要尽量使用传统的木料和石料,为后人留下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