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尤溪:“旅长书记”带来的美丽蝶变

2018-07-22 10:25:15邱慧敏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尤溪记者站 邱慧敏

“村里改变新面貌,就要领导带好头。领导会好有出息,群众齐心也合力。现在政策真的好,关心农民温和饱。农民生活有保障,所以才会说和唱。”坐在竹排上,边听着老船工用尤溪方言唱的自编山歌,看着河畔鹭群翔集,边观赏如画风景,感受着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的美丽蝶变。

3年时间,半山村就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村支书林上斗还成为全省10名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之一。

改变观念,优化环境求发展

2015年3月,林上斗从部队某雷达旅大校旅长岗位退职,毅然婉拒大企业“待遇不变”的橄榄枝,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自愿把党组织关系转到家乡半山村。当年6月,村级组织换届后,林上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最希望改变家乡面貌,让所有村民都富起来。

半山村,是尤溪县梅仙镇面积最小的建制村,距城区仅10公里。半山村依山傍水,原生态保持较好。然而,村道两边到处是鸡鸭舍、猪圈、旱厕等。村里还有5条又脏又臭的坑沟,上面扔满垃圾,苍蝇蚊子到处飞,被村民称为垃圾坑。农村几百年来的卫生习惯不好,村民们都在路旁房子旁乱倒垃圾。

“没有好环境,怎么谈得上好生活?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须马上整治!”林上斗认为,“农民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下决心进行环境整治,改变半山村。

村里召开全村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等30多次,大力倡导“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发动村民人人为建设家乡尽一份力,大刀阔斧改作风、转民风。

林上斗牢记“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的古训,坚持以身作则。他不拿村里一分钱工资,带头参加建设景点、拆除旱厕、撑竹排等义务劳作,看到地上脏了就拿起扫帚打扫干净,发现烟头、纸屑就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带头捐资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2015年以来,他和村民们自愿捐资,每年在村里举办春节三天乐活动;还和乡贤们一起出钱,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送被子、食用油等。

在林上斗和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下,村民自觉拆除了旱厕39个、粪厂4个、猪圈18个,腾出养鸡坪、蔬菜地26块等。乡贤们也争相为村里捐资,仅改造垃圾坑就捐资6万多元;乡贤个人出钱,在重阳节请全村180多名60岁以上老人聚餐一次,已成为半山村的传统。

如今的半山村,全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垃圾坑沟变成了“三诚”主题公园、垂钓鱼塘、生态停车场。半山村在全县第一个实现了村道铺设沥青路面,1.5公里的主道两侧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管线全部下地。建成了标准化公共厕所、卫生所大楼、讲习所等,半山大桥、防洪堤等民生项目有序推进。

把准脉搏,产业扶贫促共富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核心。如何加快产业发展,促进村财和村民增收,也是林上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半山村小地少资源缺,没有产业,大多数劳力外出打工。但村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河岸边和半月岛上保留了众多香樟、榕树、桂树等古树名木,树龄在200年以上的香樟树,就有30多棵。半月岛外围的树丛竹林中,吸引了两三千只白鹭、夜鹭、池鹭等在此安家栖息。

林上斗等村两委班子,从高点切入,委托闽南师范大学团队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规划。之后,举行多场规划设计征求意见会,确定了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闽中山水养生村”“闽中生态旅游村”的目标定位。

林上斗从打响村里的自然资源品牌入手。依托中国绿发会、县林业局的支持,在村里开展鹭鸟保护行动,对河道周边的硬件设施做了整修;发动村民购买大量鱼苗投入河中,为鹭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村里还专门建了一个观鹭台,既保护鹭鸟的正常栖息,也满足了人们观鸟、爱鸟的兴趣。2016年9月,半山村被中国绿发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华鹭鸟保护地”称号。

同时,村里买来11条竹排,从2015年“五一”期间开始运营“坐竹排、观鹭鸟、游半月岛、看名木古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村里还将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改建成民宿,带动乡村旅游。眼下,村里已经完成望桂民宿改造,于今年五一期间试运营。

在带领群众共同迈向小康的道路上,林上斗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2015年7月,半山村还成立了半月岛生态发展专业合作社。全村230户、1060个村民,全都入股合作社,每人投资200元股金,并将1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本村贫困户扶贫入股资金注入合作社,所得利润直接让贫困户受益。

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土地流转利用、林木花卉和特色水果种植等,已种植150多亩牡丹、20多亩桂树、全省首批面积最大的270亩绿桐基地等。去年,村里依托合作社,推广种植新品种黄金百香果,共有20多户村民利用180多亩荒田荒山,种植百香果。百香果种植之初,由合作社垫付搭架、果苗资金;收成时,由村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使用“半月岛”品牌,统一对外销售。

如今,村民的就业增收空间拓展了,本村110多个劳动力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旅游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工作,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到家乡就业。据了解,三年时间,村民从中实际收入达330多万元。

创新机制,持续带动美生活

在探索新农村建设上,林上斗不断求知进取。他无意中接触了《塘约道路》。这本书描述的是贵州省安顺市一个叫塘约的村庄,因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村得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发展,走上了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道路。

林上斗读后惊讶地发现,半山村的发展方式和塘约不谋而合。他自费给村两委每个成员都买了一本,让大家从中谋求适合半山村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同时,新的使命、新的责任,正等待林上斗有更大作为。去年5月,尤溪县探索实施“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成立了通汶联村党总支,林上斗担任了通汶联村党总支书记。要以先进典型半山村为主导,带动发展一般的通演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村汶潭村。

联村共同发展,林上斗认为要规划设计先行。聘请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联建村进行规划,明确“一心两轴四园”发展思路,即以联建为核心,沿山水发展与联村发展之轴,打造禅意文化园、山体运动园、康体养生园、文化演绎观园等。

认真研判各村情况,明确各村产业发展方向。半山村重点发展特色果蔬、民宿旅游,通演村重点发展休闲农业,汶潭村重点发展本土小吃、红色旅游。并发挥3A级景区高春山庄的带动作用,整合各村旅游资源,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而正在实施的半山大桥项目建成后,联建各村之间时程均在6分钟以内,也将进一步推动3个村旅游形成联动。

同时,整合各村项目、土地、资金等资源,推动抱团发展。在推进半山村省级百香果示范项目过程中,土地供应不足,通过在联村统筹协调,终于落实用地200亩,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建立联村党员干部“跨村帮扶”机制,实行产业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1+N”捆绑带动,建立19个跨村帮扶对子,实现脱贫11户37人。在汶潭村建设装机容量5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实现村财增收4.5万元。

“3个村联合起来,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聚力、整体推进,增强了致富能力。”半山村68岁的老党员林上传表示,大家都期待“跨村联建”带来新变化。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