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纪实

2018-08-06 10:03:00巫瑞万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第三次飞跃:林农得实惠 企业得资源 国家得生态

改革越深入,越要突破体制的藩篱。

沙县林业最新统计显示表明:全县林木蓄积量达1376万立方米,林改后增长了35%,但是近几年有的林地撂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沙县林业局副局长乐代明说:“关键是规模小,多的有五六亩,少的一个人仅一亩多点。大部分农户出去开小吃了,林地没空经营。”

针对林改问题,我市进行了全面梳理。一时林业经营破碎化,林分质量下降成为当时的热点和焦点。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成为深化林改的大势所趋。

经过总结分析后,再次向深化林改“亮剑”,启动了新一轮林改。全市各地引导林农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参与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大户经营、合伙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企业经营、委托经营等六种模式。以际硋村为代表的一批村率先成立了林业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林地集中到合作社规模化托管经营。也就是从那时起,沙县在全国率先展开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试点,在全国率先核发林地经营权证,赋予相应权能,促进林地经营权流转。而林地所有权还属于村集体,承包权还属于农民,但把经营权流转出来,分散的林子实现再次聚合。

沙县际硋村有5600多亩林地加入了合作社,占全村林地的一半,村民用林地入股,当年就实现了分红。

村民魏发松长期在外做小吃,他把自家四五十亩(林地),让村里的合作社去管理,年底回来分红。

据统计,五年来,全市累计林权流转5092起,面积97.2万亩,交易额20.3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建立各类林业经营组织达2662家,经营面积958万亩,占全市集体商品林地的56%。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在林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普遍资金短缺。原来,以前的林业贷款周期只有1年到3年,但用材林起码25年才能成材变现。

找到“痛”点,我市把金融创新作为继续深化林改的突破口。2014年,率先推出了期限为20年到30年的林权按揭贷款。此后,还率先推出了“林权支贷宝、普惠林业金融‘福林贷’”金融新产品,配套成立各种所有制的林权收储机构12家,承担不良抵押贷款林权收储兜底功能,并与银行合作建立“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等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破解了银行“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目前,这3款创新性金融产品发放贷款119.9亿元,没有发现不良贷款情形。

创新“普惠林业金融”,把金融引入千家万户,使山林真正变成“摇钱树”,拓展了深化林改的新内涵,探索出了一条更加侧重广大林农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

2017年三明林业金融服务中心被列为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现场参观考察点,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考察时分别给予高度肯定。“福林贷”经验做法被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在全国推广。

林农发展了林子,为了收益,需要砍伐林木,生态谁来管。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生态保护与林农收入如何共赢?

我市自加压力出了一道难题:不砍树了,还能不能致富?商品林赎买改革,由此而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