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邓金华:让客家黄粿香飘八闽

2018-08-09 10:53:36赖全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用油茶壳灰制作纯天然碱水。

用槐花粉着色后的大禾粳米。

用饭甑蒸熟的大禾粳米。

邓金华夫妇将黄粿揉搓成形。

●三明日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通讯员 谢水庭 文/图

宁化县城南乡水口村“鑫欣客家米粿店”里,店主邓金华与丈夫廖善华正忙个不停,店不大,干净整洁,木桌上,竹筛里金灿灿的黄粿,或圆或方,透着腾腾热气,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女承父业,传承黄粿手艺

黄粿,又名黄米粿,是宁化客家特色小吃。

邓金华今年35岁。她从小耳濡目染,跟着父母学做米粿。出嫁后,她与丈夫廖善华另起炉灶,长年做黄粿,并注册“鑫欣黄粿”商标,转眼已有15年。

邓金华告诉记者,黄粿选用优质大禾粳米为原料,手工制作需经过制作碱水、浸米、蒸米、捣烂、成形等5个步骤。制作黄粿前,需将植物碱水倒在大木桶内,加粳米浸泡12至14小时左右。次日清早,把浸泡好、颜色澄黄的粳米用筲箕滤干水份,捞到大铁锅内翻炒,倒在木盆里用适量碱水拌匀,随后倒入饭甑,隔水蒸透,再倒入石臼中用力捶打,至饭粒全融成绵团状。趁热反复揉搓,就可搓成各种形状的黄粿。

酒香也怕巷子深。邓金华挑着黄粿,走村串户推销,请顾客免费品尝。慢慢地有了名气,客人多了,加工有些吃力。她就加入机械化搅拌环节,搅拌出来的黄粿抬至木板上,搓成各种形状,或是用模具压成带花纹的饼状,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好的黄粿色泽晶莹,爽滑可口,富有米香。”邓金华说,黄粿易于保存,可浸泡在装着灰碱水的木桶或大缸中保存数月不坏,黄粿吃法也很多,可煮着吃,加上点葱花,味道爽滑。

植物制碱,远离化学药物

近年来,天然绿色的美味黄粿越来越受欢迎。

邓金华主打生态牌,用纯天然植物碱水与槐花给黄粿着味着色。传统工艺是取山中特殊的灌木烧成灰,装进布袋,放入锅中煮沸,沥出的就是植物碱水。用它做出的黄粿口味纯正,品质上乘,具有防止食积、肥胖,促进消化吸收等功能,备受消费者喜爱。

现在加强生态保护,制作植物碱的原料紧缺。邓金华就寻找替代品,收购油茶壳来制作天然碱,其效果不亚于用灌木灰制的碱。她家一间泥坯老屋内,整齐地码放着一袋袋油茶壳,足有半层楼高。近年来,她变废为宝,每年收购油茶壳5万多公斤,帮助村民增收5万多元。

黄粿好不好吃,选材和制作步骤都有讲究,植物碱的浓度、粳米的品质、浸泡时间、蒸煮时的火候控制等,都直接影响着黄粿的口感与色泽。这些年,邓金华不断改进工艺,采用真空包装,将黄粿保质期延长到了一个月以上。

黄粿畅销,现在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铤而走险,制作时竟添加硼砂、泡打粉等违禁药品,坑骗、毒害消费者。而邓金华生产的黄粿经省市权威部门多次抽样检测,从未测出硼砂、铝元素、二氧化硫等成分,完全符合生面食制品健康标准。

“硼砂,毒性较高,有很强的防腐、增加弹性和膨胀等作用。添加含有铝元素成分的泡打粉,黄粿外观更饱满,口感更好,殊不知铝元素会在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邓金华道出了困惑。她表示凭良心做事,远离化学药物,是自己的本分。

她更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整顿市场,保障守法商家合法权益,确保消费者健康。

家乡味道,黄粿八闽飘香

煎、炒、煮、烤……黄粿既可作菜,又能当主食。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食物,黄粿是客家人节庆宴席不能缺少的美味,更是客家游子思念的家乡味道。

近年来,宁化大力发展客家美食,逐步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配送中心,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将客家小吃打造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鑫欣客家米粿店成为宁化客家小吃的食材供应基地,主要面向三明、福州、厦门等地小吃商家供应黄粿。

“现在是黄粿市场的淡季,通过托运发货,每天需向三明、福州、厦门等地小吃商家供应黄粿200多公斤。”廖善华告诉记者,春节前后是旺季,每天生产近1000公斤,但受冷藏条件等限制,目前还局限在省内销售。

采访时,一名小车司机将车停在路旁,买了5袋黄粿出门,走了几步又返回店里多买了3袋,他从泉州来,经朋友推荐慕名而来,想带点黄粿回去。

邓金华在宁化农贸市场吊桥头设有固定摊位,每天进城销售,空闲时就打开“鑫欣客家黄粿”微信号,通过微信对外销售黄粿。“我在手机微信群中积极推介天然绿色的美味黄粿,9元一公斤,薄利多销,吸引了很多外地消费者咨询、购买。”邓金华希望家乡黄粿能飘香八闽大地,走向大江南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