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农村公路+”加出乡村新活力
2018-09-20 10:06:19曾程 陈晓星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曾程 陈晓星 文/图 9月11日,在建宁县智慧交通平台指挥管理中心,平台管理员正在处理乡镇道路管理员提交的待处理事件。 今年4月,建宁县创建全省首个“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眼下,该平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建宁县的智慧交通平台采取“3个1+N”的模式,即建立一个公路管理数据资源中心、一个路长信息管理平台、一个应用支撑平台和N个业务管理系统的模式,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公路综合管理系统、涉路事务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路长监督管理APP、专管员巡查APP等。 农村公路+互联网:管理有了“智能大脑” “有了这个平台,我们治路就有了‘智慧大脑’和‘千里眼’。”建宁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曾进发介绍,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治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可借助平台,对乡镇、街道路长制工作进行评价、管理、监督、考核,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处理并上报巡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公路档案和公路治理策略也将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除此之外,该平台还可以对在建公路项目进行“无死角”监管,对施工方人员进行实时监管。 “在原来的项目建设中,对施工方的监管是我们的一个盲区,现在好了,有了这一‘法宝’,就可以随时掌握建设情况。”曾进发说,该平台运行后,不仅可以对施工方的搅拌站、钢筋库、水泥库等无死角监管,还可以第一时间和项目经理、监理、技术人员沟通对接,让他们“动”起来。施工方的总工程师、桥梁设计师、涵洞设计师等相关人员每天都要通过平台的人脸识别系统进行签到。 8月24日,安徽省巢湖市交通运输局还特意到该县交流“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并观看了平台的操作演示。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整合了公安、运管、执法、公路分局监测等资源,对全县167条农村公路的主要路口、重点路段、重点设施进行24小时监测,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县乡村路长102名,道路专管员27名。通过运用“农村公路+互联网”管理模式,公路建设效率、道路管理效率大大提升,有力推动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交通运输能力质的飞跃。 农村公路+农业:农产品“走”进大都市 9月5日,在里心镇双溪村,傅氏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傅成福正在果园里管理黄花梨。“这条农村路给双溪果农带来了福音。”傅成福高兴地说,路好了,黄花梨、黄桃等农产品运输再不用自己一板车一板车的送了。 傅成福说,以前,双溪村的果农经常为如何运送农产品发愁,路不好,大货车开不进去,往往都是先用拖拉机将梨运到大路上装车,这样来回折腾,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了运输成本。 如今,路好了,货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不仅为果农带来便利,而且产品的价格也提高了。“双溪这条路,通了货车后,可以使黄花梨每斤提高0.1元,黄桃价格更是可以提高两元左右。”傅成福说。 除了黄花梨、黄桃等水果,傅氏源还有经营蜂蜜、红菇、茶树菇、莲子等农产品,平时都是通过申通、EMS等快递公司发货,农村公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建宁县是“中国黄花梨之乡”,全县黄花梨种植面积11万亩,90%以上的农户种植黄花梨,年产在10.37万吨上下,运输全靠公路。黄花梨皮薄汁多,运输过程当中的颠簸、挤压,都十分容易造成梨子外观受损。以前,公路路况不好,经过一夜的长途运输,到了沿海市场上,破损率居高不下,还影响出售价格。 为此,建宁县围绕习总书记“四好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借力政策春风,大手笔投入,精细化实施、系统化覆盖,形成了国省干线畅联全国,县道辐射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通达纵横的便利交通格局,公路格局由“线”成“网”,道路质量由“通”向“好”,积极优化交通环境,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做特色农产品的“开路先锋”。 农村公路+旅游业:加出乡村“美丽产业” “来啦,来啦,你们的菜来啦!”9月5日,在建宁濉溪高峰村,生态餐馆店主黄彩荣正忙得不亦乐乎。像黄彩荣这样,因旅游而兴起的生态餐馆,在金铙山景区门口还有很多。 “自从景区到城关这条路修建好以后,景区门口的农家乐餐馆一家接一家的开起来了。”闽江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林晨说。 原来通往景区的老路,路面狭窄、弯曲,从城关到景区至少要花半个小时车程,遇到交汇车的时候时间就更长了,而且危险。如今,路修好了,只要10分钟车程,快速又安全。 据了解,该公路于2015年3月9日开工,路线全长7.84公里,路面宽度10米,桥梁宽度10.5米,2017年2月正式通车。2016年,金铙山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50553人次,2017接待游客67052人次,游客量显著上升。 “路好了,游客多了,村里餐饮、民宿等相关产业也跟着红火起来。”濉溪镇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介绍,旅游产业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农户增收,而且使村里的莲子、食用菌等农产品的销量明显提高。同时,整个高峰村面貌也焕然一新,村民口袋富了起来,村子也有了新活力。 因农村公路而受益的不仅仅是高峰村,在溪源乡上坪村也喜事连连。 “现在路好了,环境变美了,来村里旅游观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上坪村村民杨胜辉说,不久前,村里还举办了“为荷而来·书香莲(廉)韵”活动,吸引了近千名群众体验孝廉文化和民俗文化。 上坪也因旅游而兴起了很多的产业,如:将猪圈、牛棚、杂物间、闲置粮仓等进行改造,猪圈变酒吧,牛栏变书吧,旧仓库、烤烟房摇身一变成了茶室,民房经过打扫和布置后变成了乡宿。同时,当地文化特色的书签、手绘地图、上坪莲子露……乡村的文创产品也一并被开发出来。建莲、笋竹、山茶油等原生态农产品,经过文创重新包装设计后,摇身变成了精致的旅游商品伴手礼,走出大山,走进城市。 为此,溪源乡将再修建一条宽6.5米、长5.7公里的公路,到时候旅游大巴可以直接开进上坪,带动溪源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公路,为乡村增添了活力,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曾进发说,近年来,该县始终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交通强国”目标相结合,坚持从促发展的观点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注重科学有效统筹农村公路与国省干道的连接,乡、村、户之间的联通,道路与产业和市场的链接,按照“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的方针和“农旅结合、农旅互兴”的工作思路,统筹调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建设带动一方经济、和谐一方社会、造福一方百姓的“四好康庄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