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冶集团三钢制焦项目抢抓工期的故事
2018-09-23 10:15:56罗鸣灶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记者 罗鸣灶 9月17日下午,在中国一冶集团承建的三钢清洁环保型制焦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1号炼焦炉安装炉门,冶建公司劳务处施工现场负责人高海宽的上衣已被汗水湿透。 “这次炉门安装需要2辆吊车,2辆平板车,1辆叉车,安装、运输工人12名。”高海宽带着90人的施工团队,负责三钢清洁环保型制焦工程护炉铁件、焦炉炉前系统轨道、旋转卸料机轨道等安装任务。 三钢清洁环保型制焦工程项目利用旧厂区改造升级,作业空间狭窄,每个区域都存在多专业、多工种立体交叉施工的情况。为了高质量完成各个节点施工,高海宽带领团队采用多工种融合,多专业齐头并进,在三钢施工现场练就了一身见缝插针、与时间赛跑的看家本领。 前一天,台风“山竹”来势凶猛。高海宽向项目部报送本次施工计划后,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利用暴雨间隙迅速组织人员,清理作业平面,当天晚上加班加点,把一台吊车提前开进作业现场。 “今天早上各家作业车辆和人员全部要进场,吊车根本开不进来。”高海宽说,耽误了一天施工时间,要很多天才能赶回来。 下午5时,当天安装任务接近尾声,安装炉门的人员可以提前收工了吗?“没有到点不能走人,安装炉门的人员有的参与轨道调整和焊接,有的到平台安装走道护栏。”高海宽说,不同专业不同工种的人员互学互带,哪个岗位缺人,别的专业人员也能见缝插针顶上,既保证了工期节点,又提升了职工一专多能的实战性。 8月16日,电气施工团队接到通知,1万伏的高压电缆必须在2天内全部铺设完,确保电缆接入变电所配电柜内。得知80米长的高压电缆桥架下部安全通道没有铺设完成,劳务处立即组织10多名各专业施工人员,搭盖竹跳板,安装安全绳索,昼夜轮班施工,原本需要一周的施工任务2天内如期完工。 在见缝插针中体现一专多能,让整个施工团队的不同专业工种间相互配合,在专业融合中高效运作。对此,电气工工长李显峰感触尤深。 “每台变压器、配电柜平均重量约5吨左右,起吊需要有资质的起重工人,我们电气专业没有专业起重工,劳务处现场负责人就迅速抽调结构专业人员配合。”李显峰说,结构专业需要安装临时电源,电气专业也马上派出专业电工配合安装。 夜幕降临,32盏大灯把施工现场照得如同白昼,见缝插针专业融合抢抓工期的故事还在延续着。 “我们周密安排每一个施工环节,全体员工不怕酷暑、不分昼夜,施工进度踏着节点有序推进。”项目部书记陶三元说。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