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市区十公里自行车道,骑行代步由着你

2018-10-16 09:45:16聂艺璇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聂艺璇

呼吸着新鲜空气,伴随着阵阵微风,骑行在沙溪河沿岸,心旷神怡,好不惬意!今年2月1日,市区沙溪沿河公共自行车道(东岸)道路全线贯通并投入使用,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和追捧。

健身或代步,由君挑选

天气良好的日子里,在沿河的江滨,随处可见“小绿车”的靓丽身影。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小绿车”低碳、环保、方便,逐渐成为市民们休闲代步的工具。

记者了解到,市区沿沙溪河两岸的公共自行车道路,线位分布于梅列区及三元区,以沿河大型跨河桥梁为参照物,全长18.2公里。其中,江滨东岸,从博物馆到台江大桥,全长10.38公里,共建成12个有桩式自行车服务点,投放200辆自行车,现运营状况良好;公共自行车道路(西岸)于今年7月开始动工建设,起点城关大桥,终点滨江新城,全长7.8公里,预计2019年1月投入使用。

三明公交悠然自行车运营中心统计,目前我市开通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市民约9500人次,其中办理公交卡的人数为2500人次左右,通过手机软件下载“叮嗒出行”APP的约7000人次。沙溪河东岸的12个自行车租赁点都装有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并且每日统计使用数据。其中,梅列大桥租赁点的月租借量最高,9月共计借出1932次。

“没有办理公交卡的市民如果想骑行,只需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预存200元押金即可使用。”市公交悠然自行车运营中心负责人刘彬向记者介绍。

10月11日11时30分,记者在梅列大桥租赁点遇到前来还车的张先生。“我退休了,时间多,有空就来骑车,也是锻炼身体!”张先生笑嘻嘻地说,“我一般都是在梅列大桥这借车,骑到徐碧就回头,沿途的风景很好,骑着很舒心!”

其实,公共自行车除了为市民提供一种休闲运动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市民李先生在东新二路附近上班,热爱运动的他每天下午下班后,都会来到自行车道上租借自行车,他说:“我的宿舍在碧湖,走回去太远,骑一段走一段,到家也不会太晚。”

规范用车,让骑行更顺畅

公共自行车自投入使用8个多月以来,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有个别市民将自行车锁撬坏,加入“白骑族”;还有些自行车被随意推倒;车座垫被恶意刮坏……

“其实不止这些,自行车道常被散步的人们‘截断’,导致骑行不顺畅。”刘彬苦恼地说,“还有些市民骑行时将孩子放在自行车的车篮里,这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及时修复“受伤”的自行车,让市民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市公交悠然自行车运营中心专门成立了一支维修小分队,每天对自行车进行检修。“他们每天早上7时左右开始工作,晚上11时多收工,工作量比较大。”刘彬向记者介绍。擦拭车身、打气、检查刹车、调配车辆……这支由6人组成的“维修小分队”,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工作,助力市民安全出行。

“有时候下班想租车,但发现都被租走了。”市民温先生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租车经历。原来,家住梅列大桥附近的温先生在下洋上班,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每次骑10分钟就到了,方便快捷。但有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自行车被租走了,温先生只能选择其他回家方式,悻悻而归。

“为了平衡各点用车量,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实时监控,随时调度。”刘彬向记者介绍,“上班高峰期,很多自行车由城关骑往列东,所以我们每晚都要将车从列东运回,以保证第二天的使用。”

下一步,公交悠然自行车运营中心将对东岸自行车服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东岸12个自行车服务点升级增加电子围栏,西岸新增13个电子围栏式停车服务点,将现有的200辆自行车加装智能锁,新购置200辆传统自行车(含智能锁),建设5座服务亭,以更好地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和日常通勤需求。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