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发现罕见清代木刻袖珍作弊书
2018-10-19 11:56:08杨剑斌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杨剑斌 文/图 近日,笔者在清流县嵩溪镇客家文献收藏馆里发现三册清代科举夹带竹纸印刷袖珍书,分别是《朱熹集注》的《孟子》卷四至卷七2册,《论语》卷六至卷九1册,长7.3厘米、宽5厘米、高1.5厘米,每册33页,为清代木刻版本。 连城印的清代科举作弊小书 从版本风格判断,这些书为连城县四堡古书坊所刊刻。四堡是全国现存惟一保存比较完整的雕版印刷遗址。四堡印刷业明清时期十分鼎盛,由邹、马两姓经营,可考书坊多达123家,刊刻之书达1223种,所刊之书称为“汀版”,行销全国。这三册书从版面上定为“巾箱本”。所谓“巾箱本”是指开本很小的微型古书。巾箱是古代装头巾的小箧,因书型较小,可装入巾箱中,便于携带。现在也称为“袖珍本”。福建目前最早的巾箱本为南宋建阳的刻本《八经》,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这类袖珍古书其实是古代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作弊工具。 作弊袖珍古书流传下来的较少 明清时期,程朱理学被定为官方思想。科举以八股取士,考试“虽分三场,而只重首场”。首场考题均取自“四书”,解释必须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次场考“五经”,每经出一题,作经文书篇,行文仍用八股式。第三场为“策问五道”,“问经史时务政治,士子将所问者条答之”。士子除了学作八股文,诗、赋、策论外还要熟读古书、文选,多看史书通鉴、四史,子书如庄子、老子、韩非子等书籍,以备作文时所用。但是国学、府、州、县学以及书院,除少数严格施教,大多数学风腐败,不务实学,仅有考课,罕有教学。于是,极少数读书较差的士子,为了增加中举机会,冒险在考试中作弊。一些精明的书坊主看准了商机,雕版印刷这些作弊袖珍书,以此谋利。 清代的科举制度十分严苛。乾隆时对考生穿戴做过严格规定:衣服、帽子、衫、袍、褂、袜子均必须是单层的,皮衣和毡衣要去掉里子,鞋子要求薄底。考试时只许带笔墨干粮,不许夹带蓝本范文,入场门时,须加搜检,甚至解发、袒衣,以及袜履。大小便也要监视,防止在厕所传递作弊工具。把作弊小书带入考场,十分困难。考试作弊者,依照《大清律例》,作弊要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彊充军。因此,此类作弊袖珍书流传下来并不多见。 “迷人小书”有独特文化价值 清末,朝廷日益没落腐败,考试监管宽松,后期甚至允许把书籍带入考场。据报道,目前发现的袖珍书大多为清末石印。 由于岁月流逝,古代木刻版本的袖珍作弊书更为稀少,目前市场收藏价值颇高。据报载,现藏于南京江南贡院的《五经全注》木刻袖珍本,其长7.5厘米,宽5厘米,每页540字,共30页,全书1.6万字,被誉为“镇馆之宝”。 袖珍书虽是作弊用,但也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这种书,小巧玲珑,刻印清晰精美,故被人称为手掌上的“迷人小书”,可当作艺术品。另外,这些袖珍本充分体现了四堡古书坊艺人的雕版印刷水平,对研究福建清代印刷史和刻书史也有一定的价值,也是客家人的宝贵文化遗产。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