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三明人的住房故事
2018-10-26 11:29:03林芳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江滨8幢楼,改革开放前算得上三明好的住宅。(三明档案) 市直机关住宅区,摄于1992年。 东新五路新建的住宅区,摄于1994年。 1997年12月24日,三明火车站的房改售房交款通知。 三明房改进行时——1997年12月25日,市委机关公布购房缴款额的情景。 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40年三明人的住房故事系列报道之二 ●三明日报记者 林芳芳 詹铁笛/文 邢保兴/图 2018年,城投广场开盘,2498组客户选中了心仪房子,市城投集团员工老程见证那一幕幕激动和喜悦。时光倒回20年,那一年老程花了2.3万元买下了自己租住了两年的福利房,拥有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激动的心情至今难忘。 从租住福利房到购买商品房,我市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已走过25个年头。 告别租住福利房时代 多年来,三明实行的是国家(企业)统包建房,低租分配的办法,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多年酝酿,我市根据国家、省有关房改政策在1992年出台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并于1993年1月1日起组织实施房改方案,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就此开启。 最先开始的是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即俗称的“房改房”,符合条件的职工可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已建公有住房。房改房是国家对职工工资中没有包含住房消费资金的一种补偿,是住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过渡的形式,它的价格不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实现住房简单再生产和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的住房供给体系的原则决定,是以标准价或成本价出售。 市里启动“房改房”时,老程在三明农药厂上班,但他并不是最早一批参加“房改房”的职工。因为那时他还没结婚,住的是单身宿舍,规定里的第一个条件他就不符合。 根据规定,具有市区常住户口的在职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中的现住户,才可向所在单位申请购买住房,每个干部、职工只许购买一次。此外,购房还有这样一些条件:在本市区内有私房或已参加集资建房的干部、职工(含退休干部、职工),原则上不能购买公有住房;凡一户有两套以上公房的干部、职工,其中一套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或超过住房控制面积的,只能购买一套,其余住房退回原产权单位;属于正常工作调动而调离单位的现住户同样享受购房权利;干部、职工不允许以本人名义在本单位或原单位为子女或他人购买公有住房。 1996年,老程结婚后分到一套碧湖三农二福利区里的单位福利房。1998年,在单位理清土地转让金等问题后,他和同事们终于搭上了“房改房”的快车。 “当时买公房不是你想买多大就买多大的。”老程说。 记者查阅了《三明市城市建设志》,当时住房控制面积有关文件规定是这样划分的:一类住宅,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在45平方米以内,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一般职工;二类住宅,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内,适用于县以上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三类住宅,平均每套住宅建筑面积在60至70平方米以内,适用于县、处级干部、工程师、经济师、讲师、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中级知识分子;四类住宅,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在80至90平方米以内,适用于厅、局、地区行署一般干部、高级研究员、高级经济师、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主任医师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高级知识分子。 而对售房建筑面积的定价也有规定,例如,1984年前建造的砖混结构的单元套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售价不得低于170元,框架结构提高10%,公共楼梯、过道不按户分摊、不列入住房建筑面积。1985年至房改前建成的房屋售价平均每套增加3%,砖混结构的每年增加5.10元/平方米。 当时,为了促进房改顺利实施,市里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在规定实施一年内购房的,实行房价八折优惠。一年后购房的,每迟购一年优惠率减少5%。同时实行工龄房价抵交购房款,截至购房年份止,每年工龄房价补贴60元。一次性交清购房款的,给予应付房价25%的优惠;分期付款的,首次付款额不得低于应付款的20%,每多付10%,给予房价3%的减免。剩余部分从月工资中按比例扣还,也可以向银行、房地产信贷部门申请低息贷款或按月还本付息,贷款利率可以根据还款期限长短确定。 住房制度改革的脚步在1999年加快。当时,市政府结合三明实际制定了《三明市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的实施方案》,完成1993年房改售房的衔接工作。 有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底,属于三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产权的住房共1044套,已参加房改的1016套,房改率97.32%;“两证”办清并发放到住户手中的占已房改数的98%。 至2005年底,市区累计出售公有住房4.2万套。同时,为了缓解大中型企业职工的住房压力,推进集资合作建房,市区当时批复了集资建房129个单位,8657套住房。租住福利房时代渐渐落下帷幕。 老程也在“房改房”大潮中,购下了租住的64平方米房屋,按标准价算需要2.5万元,但最终他只花了2.3万元,这省下的2000元,得益的正是公积金制度的出台。 公积金制度出台助力住房消费 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启动一年后,我市开始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三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成立后,对全市住房公积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从1994年3月15日起,市区所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职工均按照“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交纳住房公积金。1997年,我市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后,全市1780个单位11.5万人缴纳公积金,当时市本级单位、个人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分别为5%。至1999年7月,缴交比例提高到各8%,2009年1月,缴交比例提高到各12%。 为支持住房消费,1998年起,三明各县(市、区)相继向职工个人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额度也不断提升,从最初的双职工首次购房最高可贷款4万元提升至如今双职工首次购房最高可贷款50万元。 记者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了解到,启动公积金贷款的第一年,公积金中心共办理了13笔贷款。潘先生是第一位公积金贷款人,所购楼房名称是三明市政府建行其他房,楼盘性质为拆迁安置房,1998年8月1日潘先生贷了1.6万元,贷款时间为96个月。 市公积金中心政策法规科科长邱和平介绍,在最初的几年,公积金贷款主要就是用于购买拆迁安置房和房改房。 老程买“房改房”时也用了公积金,当时抵扣了2000元房款。而2006年换房时,他也贷了公积金,“如果没有公积金贷款,房就换不成了”。当时他购买的第二套房总价20万元,他们一家贷了7万元公积金,贷款年限7年,每月还款560元。 从启动公积金制度,我市不断推出公积金惠民新政策,如今的公积金已不局限于购房贷款,还有了租房、大修住房等功能。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市公积金实缴人数为222316人,累计贷款总额2118254.19万元。 凭经济实力买房时代 2000年,是住房制度改革中的又一关键年。这一年,我市建立房改房二级市场,市政府制定出台《三明市区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管理暂行规定》,允许市区房改房上市交易,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老程又搭上了这列快车。 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2006年,老程一家将换房提上了日程。当时他们看中的房子就是徐碧重机福利区的集资房。 经过讨价还价,最终卖家同意以20万元出售82平米的房屋。“当时我们可支配的存款就只有1.5万元。”老程说,没有选择只能卖掉房改房。1998年花了2.3万元的房改房,2006年卖了6万元。 这次的购房体验,老程最大感受就是,挑选房子有了更大空间,政策约束购房者的地方少了,买什么样的房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经济实力。 从1993年开始,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加大以住宅建设为主的房地产投入,我市已全方位启动住房消费市场。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三明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国有单位为主体,也出现三明蓝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私营房地产开发公司。 1996年始,民营资本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成为三明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主体力量。开发建没的项目以小区商品房为主,如三明市天元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高岩”小区一期工程、、三明市华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沙洲新村和下洋新村等。 1998年,国家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单位纷纷筹集资金买房或者建房,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三明市房地产业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同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61亿元,竣工面积19.16万平方米。 而老程也不再是三明农药厂的职工,几经辗转,他进入市城投集团,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员工,开始见证房地产业的风云变化。 不说远的,就说今年备受关注的城投广场项目,人们热议的有它必须得公平公正摇号选房,而在今年《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出台前,登记城投广场一期的客户有6000多组,新政出台后降至4703组等等,而这些热议话题正是房地产市场对调控政策的反映。 “出台一系列新政,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让百姓在购房中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手记: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障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政府要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帮助单纯依靠市场解决住房有困难的群体。2000年开始,我市开展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这也是我市住房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如何实施住房保障制度,困难群体在这项改革中如何获益,记者将继续关注百姓亲历改革开放40年的住房变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