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镇污水厂VFL组合池
尤溪县无害化垃圾填埋厂的工人正在检查NF膜分离处理系统运行情况。
中闽环保公司技术人员对垃圾填埋场污水进行监测。
三明日报尤溪记者站 邱慧敏 陈杰文/图
农村美不美,先看环境好不好。近年来,尤溪县结合全域环境综合整治,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生活污水垃圾整治,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已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系统,250个行政村垃圾转运全覆盖。村居整洁,河流清洁,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生态美”正给尤溪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
创新模式,治理一体化
河滩地变身亲水步道,垃圾堆改建成景观台,种上花草,“路平、沟通、瓦灰、墙白、屋净、园美”,这些年联合镇吉木村变美了。这除了基础设施改善外,还归功于村里建立了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现在,村民们都养成习惯把垃圾扔到离家不远的垃圾桶,自觉保护环境卫生。”村书记林梅珍介绍,“村里实现了常态化保洁,自聘3名保洁员定时定点清扫,保洁公司每两天转运1次垃圾,如今村里到处都很干净。”村民家里还安装了三格化粪池等,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吉木村的新貌,是尤溪县2014年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专项行动的成效之一。
专项治理开始后,尤溪县、乡两级成立领导小组,乡镇组建整治办,村配备环卫专干,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出台整治实施方案、资金奖补和考评办法等,列入年度目标工作考核,并建立检查验收、督察考核和调度约谈制度,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整治有序开展。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尤溪县力争3年基本实现乡镇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城镇周边村生活污水,尽量通过管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目前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0个,新建捆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建设项目的乡镇5个。根据农村人口数量及集中情况等,采用化粪池+无动力或微动力集中式处理,或农户自建标准三格化粪池就地分散处理。行政村通过环境连片、传统村落、美丽乡村整治项目,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4个,已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13200户。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15个乡镇均已建成垃圾转运系统或购买压缩式垃圾转运车,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县无害化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立村庄垃圾治理常态机制任务168个,添置分类垃圾箱20556个,配备不同类型环卫车辆432辆,增加保洁人员1037名等。2017年9月,尤溪县又重新确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处置管理体系。
县住建局局长黄德湖说:“我们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全力打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攻坚战,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负责、部门参与、条块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格局,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网络日趋完善。”
市场运作,做好专业事
“随时来八字桥看,我们卫生环境都是好的。”八字桥乡乡长阮仁宇说。
八字桥乡引进市场化管理模式,将乡内主要道路、河道、公共场所的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等业务,打包由三明市邦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公司对集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扫标准达到城市卫生的要求;河道每日检查2次,由保洁人员定点巡查、记录,及时处理,并积极宣传禁止将垃圾倒入河道等。
同时,抓好保洁员和监督队伍等两支队伍。将河道专管员和保洁员相结合,实行公开竞聘竞争上岗,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成立全域环境综合整治监督小组,乡、村两级监督队伍每天巡查道路清洁、垃圾清运、河道保洁,发现问题就联系物业公司,督促物业公司及时处理。对全域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责任人、物业公司、保洁员工作落实考评,及时奖惩。
尤溪县的垃圾治理经费,主要由财政出一点、村里出一点、村民出一点。八字桥乡的卫生环境大变样,得到了群众认可。乡集镇卫生管理负责人肖可用发现:“以前向集镇商户收取每年120元的卫生管理费,很不好收。今年的钱好收了,没有一户讨价还价的。”
阮仁宇表示:“委托物业公司进行卫生环境全域化管理,同时规范制度,有利于卫生集中管理,也让清洁队伍更加专业化。”
目前,尤溪县生活垃圾治理采取自行组织转运和购买公共服务两种模式,其中有10个乡镇采取委托物业公司模式、2个乡镇采用“自行组织转运+物业公司”模式。
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由于财政投入压力大,加上规模小、盈利空间有限等因素,难以吸引资本关注。
尤溪县通过与福建中闽水务集团合作,尝试一种新形式,由尤溪中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将梅仙等5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合并成一个项目。6000万元项目投资,由企业先期投入,未来30年,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按实际的污水处理量,向企业支付费用。眼下,捆绑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5个乡镇,建设项目已基本进入试水运行和验收阶段。
逐步推进,继续在路上
尤溪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4万吨,可以满足城区10多万人的污水处理能力。
不远处的县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厂,平均每天有170吨的生活垃圾运到这里,目前这里已经填埋超过20万吨的垃圾。
垃圾填埋场曾由一家民营企业负责运营,工艺落后,经营不善。2016年11月,尤溪中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接管了垃圾填埋场,开始加快整改。
据了解,1吨的生活垃圾,一般会产生将近0.4吨的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对环境危害非常大,处理它,是垃圾填埋场运营的关键流程。公司在车间里装备NF膜分离处理系统,能过滤调节垃圾渗滤液。
采用这种新工艺,虽然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成本每吨增加了近15元,但通过一系列整改,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减少了40%,一加一减之间,效益反而提高了。
近年来,尤溪县在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方面,致力引进高端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达到环保排放新标准。
“垃圾填埋厂建设用地160亩,设计库容85.1万立方米,按现有的垃圾增长量计算,垃圾填埋场只能再使用5-6年。”中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只有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才能缓解填埋厂库容压力。
垃圾分类正在一些乡村开始运作。
八字桥后曲村全部配备了干湿两种垃圾桶。村民翁细妹已能熟练地将厨余“湿”垃圾和玻璃、塑料等“干”垃圾分别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里。
“乡村干部来宣传,邻里互相监督,孩子从学校回来后也会做宣传。村民已养成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翁细妹说,“村部还专门设置了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比如按照废弃电池数量可以分别换取肥皂、洗洁精、打火机等,我婆婆前不久就用10个废弃电池换了一块肥皂。”
在梅仙镇半山村,村道边每隔100米放置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4种垃圾桶。
“从源头减少农村垃圾,才能真正减轻治理负担。目前垃圾分类还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尤溪刚开始示范推动,还只是星星之火。”黄德湖表示,计划全县推广垃圾二次分类法,农户做到干湿分离,保洁员收集后再将“干”垃圾分为“能卖”和“不能卖”两类。同时,将进一步探索垃圾治理的新工艺、新模式,如建设农村垃圾阳光堆肥房、引进垃圾热解热熔技术等,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