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乐章

2018-11-10 11:07:17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肖明光深入宁化县治平畲族乡调研



宁化治平畲族文艺演出



副市长张文珍一行到列东中学西藏班调研慰问



藏汉学生共度藏历新年



宁化治平畲族乡文武灯表演

推进创建活动“六进”开展

1995年,三明市列东中学开始承办内地西藏初中班,每年都有200多名藏族学生在三明学习生活。20多年来,社会各界长期与列东中学西藏班开展汉藏家庭结队子、端午教你包粽子、共庆藏历新年等各种联谊活动,营造了浓浓的汉藏深情。

在列东中学西藏班,新生入学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如何做好一名维护民族团结、服务民族发展的中学生。学校充分利用班会、板报、录像、思想品德课等手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开展了多年的汉藏学生“手拉手·共成长”活动,已成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

如今,一对一的“手拉手”已发展为多对多的“手拉手”;学生的“手拉手”发展到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的“手拉手”。

学校在开展汉藏“手拉手·共成长”结对子活动过程中,也实行代理家长制度。校领导、西藏部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每人充当6至12名藏族学生的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履行家长的职责。

学校西藏班与三明军分区政治部、武警三明支队开展共建工作。每年毕业生返藏、新生到校,部队都派官兵和车辆接送,还经常到校看望、慰问学生,教会藏班新生整理内务。

学校始终把培养全体藏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放在首位,坚持对藏族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五观”“两论”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之能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同时,学校适时结合社会时政变化和重大节日,开展有针对性地德育活动。

2016年,列东中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我市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积极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宗教场所”活动。2014年,梅列区列东街道高岩社区被省民宗厅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

依托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全市民族中小学校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组织多种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集体归属感。

在我市,农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富有特色。

在青水畲族乡,每年的“三月三”,都举行畲族文化节。热情好客的畲族人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摆出畲族美食,向畲族民俗文化爱好者和各地游客“端上”最纯粹的文化盛宴。通过活动,彰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民族乡村振兴。

2014年,宁化县下沙畲族村被省民宗厅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

2017年,永安市青水畲族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我市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进步,构筑了各族人民共促团结、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

促进创建活动的有效落实

近年来,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党委、政府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推出了“青水畲寨”农产品商标,所产蔬菜畅销省内外。

钟育键是青水畲族乡畲族村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给甜玉米追肥。曾外出务工的他近年回到家乡,从事手工制作餐点,并种植甜玉米,2017年,他靠种植4亩甜玉米收入2万多元。今年,依托越来越红火的青水畲寨农产品交易市场,他更加有了信心。

他的畲族乡亲钟垂江、钟宏伟,也在专业种植蔬菜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影响着周边的村民,也与汉族村民抱团取暖,一起开拓蔬菜市场。

“我们这里生产的蔬菜受欢迎。甜玉米以前是外面商贩来包销,村民没有议价能力,有了交易市场,现在自己可以定价,每公斤比原来多卖二角。”王茂富说。

多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民族乡村特色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村村有特色、亮点各不同”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少数民族乡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2017年有20个村的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了所在县(市、区)的平均水平。

民族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截至目前,全市有4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9个村被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

近年来,我市坚持创建活动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相结合,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坚持把重点放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放在温暖人心争取人心上,让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激发了少数民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参加祖国建设、服务回报社会、维护和谐稳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年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民族专项发展资金1500多万元,市县部门挂钩帮扶民族乡村的领导、单位为民族乡村投入、协调资金上亿元,帮助43个民族村发展经济社会事业,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宜居环境建设得到显著推进。

扶智又扶志。扶志,让民族乡村农户有了发展产业的劲头。扶智,又让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能。

多年来,我市积极帮助民族中小学、乡村卫生院(所)争取专项资金,改善办学就医条件。积极邀请市中草药专家开展畲族医药培训,编辑出版《三明畲药彩色图谱》,填补三明市畲药研究的空白,让三明畲族医药得到传承发扬。

我市在永安市民族中学、宁化县民族学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把蹴球、高脚、陀螺、板鞋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列入学校的体育课程,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传承,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还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实施的少数民族特困群众“温暖工程”“增收工程”和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圆梦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