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大田老乡: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探地先锋”

2018-11-30 10:34:35吴联参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张永命到一线探测。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示意图



  11月28日晚,张永命在中国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上作报告。

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吴联参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2018年2月主体工程交工验收,9年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在伶仃洋上造桥,在大海深处“穿针”,完成了这座全球总体跨度最长、沉管最重、沉管隧道最长的世界级跨海通道。

这些建设功臣中有一位三明老乡,他叫张永命,“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地(水)下管线探测”项目负责人。

张永命出生于大田县石牌镇三坊村,高级物探工程师、注册测绘师,现任广州市天驰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工程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地下管道检测工作,是中国地下管线探测领域知名专家。

在业内,无论是同龄侪辈,还是后备晚生,都习惯称他为“张工”。

世纪工程:“有我一笔”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我们为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准确、翔实的一手资料,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港珠澳大桥这项“世纪工程”,张永命付出了60个日日夜夜的心血,这为他的履历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2011年5月,张永命负责编制港珠澳大桥地(水)下管线实施方案,最终依靠科学和合理的方案在众多同行佼佼者中胜出,承担起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前期探测工程,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全长13.89公里,地(水)下管线探测范围从东起珠澳口岸人工岛西侧,西至前山河东岸,中间穿越拱北口岸、国防公路、鸭涌河源头和茂盛围等地。

时间紧,任务重。探测区域包含市政道路、边防区和口岸地区以及2公里的海域和近500米的鸭涌河水域,区域内包含多条珠海供澳门主干管线和跨海国际通讯管线,又处于汛期,多雷暴、骤雨等天气,给管线探测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如何破解难题,漂亮地完成任务?张永命立刻挑选精兵强将,组成15个工作小组,深入到沼泽滩涂区、近海水域、珠海拱门口岸、澳门境外区域,披荆斩棘、涉水趟泥,对测区管线分布情况和工程量进行了估算,确定每个探测点适用的仪器。

“鸭涌河地理位置特殊,是珠海与澳门接壤最近的地段,只有一河之隔,是重要的边防地段,需要办理三种不同的证件方可进入探测,根据证件所允许的范围,项目组对鸭涌河区域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探测施工。”张永命说,在边境临时作业,必须在武警同志的协同下进行,而且鸭涌河杂草丛生,沼泽密布,船只无法进入,只能由技术人员趟着河在水中进行地毯式扫描。项目耗时两月,最终得以完成全程探测任务,为珠海连接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地(水)下管线探测”项目荣获广东省国土勘测类项目二等奖和广东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奖。

23年“坚守”地下探测

在接手港珠澳大桥地下探测项目时,张永命已是行业知名的探测高手。

“你把我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一定会是跑最快的那个人。”1996年,张永命即将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时,在寄给冶金部广州地质调查所的自荐信中这样写到。因为这份自信,他被广州地质调查所录用,投身到地下管线探测这个当时全新的行业,一干就是23年。

农村出来的张永命,不讲条件,能吃苦,业务又精通,很快被当做重点对象来培养,一些重点项目和疑难项目,所里都让他参与。可管线探测行业的辛苦,外界往往并不为所知。

参加工作后不久,他就被外派到香港参加香港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初到香港,因为听不懂广东话,而那些纯英文的图纸和报告更是让他不知所措,香港本地技术人员都嘲笑他为“内地仔”。

张永命没有胆怯。他利用一切机会主动与香港同事虚心讨教,学习香港当地的礼仪,并恶补英文,2个月不到就学会了用广东话,还能独立绘制英文图纸,撰写英文报告,赢得了香港本地工程师的尊重和信任。

“日晒雨淋、祁寒溽暑……管线探测工作人员不仅要承受地下管道中污水、臭气的洗礼,还要警惕高压电、毒气对生命的威胁。”张永命告诉记者,这些苦他都不怕,最怕的就是技术上不如人家,被人看不起。

肉体和心灵都得承受考验,可23年来,张永命从未感到过苦,他始终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即使后来广州地调所被撤了,他和同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仍坚守初心,用心探索着地下的奥秘。

创新:打开探地新路

城市道路下方,有大量的地下管道是用顶管施工。这些顶管,有金属的也有非金属的,有圆的也有方的,有单独一根也有多根并排。埋深5-20米不等,最深的达50米。而且它们在地下的走向是不规则的弧形,与一般直接连线的形式差异很大。如果不探明走向和埋深,工程施工时,这些超深管线很容易被破坏并酿成重大事故。

这样的问题,以前很多都是依靠建设单位的资料来验证判断。然而,很多地区资料不全、残缺、有误,为了根本性地破解这些“疑难杂症”,必须依靠新的技术方法。

多年来,张永命不断借鉴、积累、探索,创新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手段。在多方比选和现场实验的基础上,对采用常规技术手段探测效果不佳的管线进行特殊处理,对管线仪探测信号较弱的金属管以及一些非金属材质管线,采用地质雷达、钎探等多途径、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探测。

从业23年,他的足迹曾经遍布大江南北,负责各类疑难管线探测项目上百项,成功申请专利技术5项,获得技术创新成果5项,多篇论文获奖……

“工匠精神”传帮带

地下管线探测工程师,可谓城市地下管线脉络的“守护神”。

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群体,全国从业人员不足5万人,正是这样一个群体,为全国600余个大中城市,各类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这个行业人员流动异常频繁,每年都会有一批人因为工作辛苦等各种原因离开,又有无数新鲜血液怀揣着梦想补充进来。

作为行业内的前辈和佼佼者,多年来,张永命带了一茬又一茬的徒弟。每次公司来了新职工,他都会以身作则,先教做人,再教技术。

“管线探测技术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要在实践中学习。”张永命的带徒方式有些特殊,他会经常带着徒弟去项目现场学习,从理论到技术细节,手把手儿地教,甚至和客户交流的方法,都会耐心指导。

强将手下无弱兵。张永命带出的第一个徒弟,是他的表弟,如今已成为公司的技术总工。大部分的徒弟也都独当一面,逐渐成长为业内的技术精英。

眼下天驰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即将上市,作为公司创始股东,张永命说:“路仍在脚下,还需前行。”他告诉记者,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热点,并且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他虽然已在地下管线测量领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但对于整个地下空间来说,还有很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