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草根美食化身现代富民产业
2018-12-06 09:55:59肖首洲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沙县记者站 肖首洲 邓书榕 许琰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沙县小吃通过沙县县委、县政府的推动,凭借沙县人“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使不起眼的草根美食化身现代富民产业—— 自从改造成沙县小吃连锁门店,胡凤清经常是笑醒的。 店门口崭新的招牌上,新沙县小吃商标和广告语“美味源自千锤百炼”十分醒目;店内,装修精致,统一摆放的桌椅整齐、干净;墙上,布置了沙县小吃文化。胡凤清说,新店让老顾客眼前一亮,“时不时冒出一些新顾客”。 原材料由子公司统一配送,胡凤清只要在店里坐等送货上门。 智能便捷的点餐系统,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轻松选择精致丰富的菜品。 最让胡凤清高兴的是,新店营业额提高了200%。 这是沙县小吃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沙县小吃。 今年5月,在第十二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和中国餐饮行业改革开放40年纪念大会上,沙县小吃和沙县小吃集团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分别荣膺“2017年度中国餐饮业十大小吃品牌”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餐饮行业“创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胡凤清夫妇早年就在江苏常州经营小吃,是典型的夫妻店。 一个门面、一块帘子、几张简易桌、一张上下铺是胡凤清的全部,“自己都觉得简陋而且低端”。 胡凤清说,早上5点多起床买菜,一直忙到晚上两三点休息,每天营业额也就1000元左右。 这是过去沙县小吃业的常态。 去年8月,常州市武进区新开业了两家沙县小吃连锁门店,新门店整洁的环境、便捷的配送以及节节攀升的营业额让胡凤清夫妻俩羡慕不已。 去年9月,胡凤清夫妻俩决定加盟。 胡凤清告诉记者,老顾客对新门店评价很高,还吸引了许多新顾客,每天营业额3000元至4000元。 上世纪90年代初,沙县小吃以“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定位填补低消费空白,迅速打响品牌,闯出一条富路。但也给人留下了“脏、乱、差”的印象。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沙县小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突破沙县小吃的发展瓶颈,2016年以来,沙县县委、县政府通过提升经营模式、加快品牌推广、延长小吃产业链等举措,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的公司运作模式,实行食材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等“五统一”方案,推进沙县小吃公司化运作、标准化实施、连锁化经营,助推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发展,沙县小吃正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眼前。 两年多来,沙县已在全国各地成立了21家沙县小吃集团餐饮子公司,新发展连锁店近2000家,改造完成的门店业绩平均提升达50%以上。 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为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沙县先后在18个国家申请注册沙县小吃商标,已获得8个国家批准。在西班牙、美国纽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沙县小吃的足迹。 继今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功亮相之后,10月15日,由沙县政府主推、沙县小吃集团授权的“沙县小吃集团餐饮连锁子公司”美国首家转型升级标准店,又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八大道开业。开业当天,1200余份小吃在3小时内销售一空。 不只在美国。在葡萄牙加亚新城,吴绍华每天都在自己的沙县小吃店里忙碌着。 “天天都是爆满的,不止当地华人,很多德国人、葡萄牙人也来光顾,日营业额都在1万元以上。”吴绍华很是开心。 吴绍华从1991年开始在各地经营沙县小吃,作为出去经营小吃的第一批沙县人,敢想敢拼的他早在2001年就把沙县小吃开到了国外。 品牌效应带动新产业 沙县小吃的遍地开花,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推动。 沙县小吃始于汉晋,是南迁的汉人运用祖先的烹调手艺与当地节俗相结合制作的饮食。经过1600多年的传承,沙县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手艺,形成独特的沙县小吃文化。据了解,沙县小吃有米、面、豆、肉四大系列,240多个品种,其中,有63种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被誉为汉民族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1997年,沙县政府提出“小吃大产业”口号,鼓励剩余劳动力走出去经营小吃。 随后,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等服务管理机构相继成立。沙县提出“一乡一城一组织”思路,每个乡镇负责在沙县小吃相对集中的城市设立联络点,后又升格为联络处,以提供各种服务为宗旨。 从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小吃文化旅游系列活动;2010年,沙县小吃作为福建美食唯一代表入驻世博;今年2月沙县小吃成为韩国冬奥会美食展中国美食唯一代表……一次次的宣传推介,沙县小吃名气大增。 1999年开始,沙县政府开展一系列免费培训。2011年,总投资1000万元的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大楼落成,为小吃业主提供包括连锁经营、企业高管、高级经营师等全方位培训,引导一批富起来的小吃业主进行公司化、标准化经营。 据统计,沙县外出经营小吃人员6万多人,在全国的经营店铺近3万家,年营业额超过80亿元。 几十年的发展,沙县小吃不仅富了群众,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变。走进县城,小吃文化城、食品产业园、闽中物流园……小吃元素比比皆是,以沙县小吃为纽带覆盖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正峥嵘初露。 “现在每天要发一吨的花生酱、辣椒酱到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和门店。”位于金古工业园东区的沙阳工贸有限公司,黄建保和工人们正忙着将打包好的配料封装上物流运输车。 作为土生土长的沙县人,从2005年开始,他一直经营着沙县小吃配料的生意,从最初替人代加工的几台机器到如今占地1400平方米、拥有3条生产线的现代化厂房,沙县小吃给企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像沙阳工贸一样,位于金沙园的一品鑫食品有限公司也是新涌现出来的小吃配套企业之一。作为一家专注于流水线生产沙县小吃招牌产品——柳叶蒸饺的食品加工企业,2016年投产以来,经过不断技术创新,现在公司的产量从最初的1吨提高到8吨。 沙县小吃总部经济也呼之欲出。先后完成了沙县小吃创业总部大楼、海外惠侨工程——沙县小吃中餐繁荣基地、沙县小吃创新科技馆等项目建设;引进了第三方企业合作,目前注册成立的沙县小吃上下游总部经济企业达24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4亿元。 另一方面,县里还规划建设了食品加工专业园,以中央厨房项目为牵引,引进一批小吃种养、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伸小吃产业链条,目前,园区已进驻食品加工企业8家。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