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模型里的艺术空间

2019-01-02 10:06:25曾凤清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模型制作精确度要求很高   (制作者:魏炽锴)



东德T—55AM2演习场景(制作者:尚佳伟)



朱建平正在制作B—52H战略轰炸机



魏炽锴在进行模型喷漆

三明日报记者 曾凤清文/图

走进三明市艺术馆三楼南面最靠里的一间小屋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靠墙橱窗里一排排制作精良的装甲车辆、飞机、舰船等,它们一下子就把人们拉进了一个军事天地。

简单的工作位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这是一群“大孩子”的工作间——三明市艺术馆模型艺术工作室。这个成立于2018年5月份的团队,虽然刚走过半年多的历程,但是却从最初的9个人,发展到目前的26人。

“团队成员生活的城市不同,从事的行业不同,喜爱的模型题材也有差别,但是我们都是热爱模型艺术的三明人。”工作室成员尚佳伟说,团队成员分布全国多个城市,常住三明的成员10名左右。成员中有公务员、工程师、设计师,也有医生、教师、企业职员等,大家日常通过网络进行联系。

“光履带就有1080个零件”

一个普通的军事模型,刚买回时只有若干片塑料板,每片板上镶满了用于组装的零件。至于零件的数量,则因模型的复杂程度不同而有区别。

“有些模型简单些,零件可能不到一百个。但是像我前段时间制作的一个坦克模型,光一边的履带就有90节,每节6个零件,一条履带就有540个零件,两边合起来就是1080个。”魏炽锴说。

这名95后是名骑行运动爱好者。2015年部队退役后,因为一次运动损伤,没法参加骑行,无聊之际想起自己在部队时的生活,便萌生了想要制作军事模型的想法,并由此踏入了模型制作的行列。

按照说明书,将这些零件拼装起来,还只是模型制作的基础。模型爱好者们管这个步骤叫“素组”。不过,并不是所有模型套件买回来就可以直接组装。“有一些模型套件的品质不会非常好,零件在开模和注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瑕疵,我们得先进行打磨和修正,之后才能开始组装。”魏炽锴说。

白天他在公司上班,下班后,他就会来到市艺术馆这间工作室,他的朋友圈里,每天也都会分享关于模型制作的内容。军事模型制作俨然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室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平均每周都会出一件新作品。

“你看这坦克的表面,这些油渍、泥尘都是要下力气的活儿。”魏炽锴指着手上的两辆坦克模型说道。这是两辆同为德国二号轻型坦克L型的模型,区别在于尺寸比例上,分别为1/72和1/35。

一件模型作品的完成,素组只是最基本的环节,后面的改造、上色、做旧才是精细活,通过这些环节,能够使塑料的模型看上去有金属质感,而且让上面的锈迹、泥印、划痕、灼烧痕迹都清晰可见。

“模型的赛事比拼到后面,也就是看谁的作品做得更逼真、更细致、精确度更高,看谁能在细节上取胜。”尚佳伟说。在模型爱好者的眼里,制作模型是一件极其考验耐心的细致活儿,就像制作一件微雕作品,参赛作品必须要经得起评委们拿着放大镜看。

“好的模型就是艺术品”

每一名模型爱好者都有各自心仪的题材,尚佳伟和魏炽锴同为装甲车辆方面的爱好者,不过和魏炽锴痴迷于德军、以色列的坦克模型不同,尚佳伟是苏联、俄罗斯坦克模型的拥趸。

在工作室的作品展示橱窗顶层,11台不同时期的苏联主战坦克模型就出自尚佳伟之手。他给这组作品取了个名字叫做“苏联主战坦克进化史”。除此之外,他家里还有一组“T-72坦克进化史”系列和一组苏联摩步师的全系列,数量分别是15台和23台,尤其是后者,耗费了他4年多的时间才打造完成。

不久前,他的作品《叙利亚战场上的T-72AV坦克制作记》在军事杂志《坦克装甲车辆》上发表。

其实,当前市面上并没有现成1/35的T-72AV套件,尚佳伟制作的这款模型,其实是用三角号T72为本体,进行全面改造的作品。但是,这个改造本体虽然车体尺寸没有问题,但是炮塔因为开模较早,外形根本不准,不具备改造价值,所以尚佳伟只得用树脂件进行替换。整体涂装完成之后,为了体现中东地区炎热的作战环境,他还在炮塔上放置了一些矿泉水瓶和纯净水桶,而且还在天线上制作了一面叙利亚国旗。

由于模型的尺寸小,材料选择也很有学问。像国旗,普通的布料材质太软且厚,尚佳伟精心地采用了锡箔纸进行处理,每一个零件的制作都煞费心思。

有一些作品,模型爱好者还会进行整体的场景设计。“东德T55AM2B”是尚佳伟最新的一件作品,除了坦克之外,这部作品还设计了地台,展现出了逼真的作战环境。

“好的模型就是艺术品。”尚佳伟说,“军事模型的爱好者其实不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制作出称心如意的成品。模型是一个综合学科,需要掌握光影、雕塑、色彩、制作、军事知识等技巧,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做出精确度高的模型。”

毕业于动漫设计专业的尚佳伟如今是一名公职人员,虽然工作繁忙,而且家里有两个孩子要照顾,但是他还是尽量每天中午都抽出时间,埋首于自家柴火间的工作室内,和心爱的模型呆上一会儿。

“模型产业正在形成”

31岁的朱建平现在是工作室内唯一一名专职的模型制作者。在两个月前刚结束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他的作品《F-14“雄猫”舰载战斗机》获得海峡工艺优秀作品铜奖。

7岁时,朱建平第一次接触模型,一盒飞机模型被当作玩具买回了家。打那以后的上学时间里,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央求家人给他买一盒模型。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模型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一种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玩具。直到2012年,他偶然间看到一段日本的模型演示视频,他很惊叹,模型居然也可以做到这么精致。打那之后,他开始通过网络搜索有关飞机模型制作的专业知识。

2016年,福建省第一届模型艺术交流展在厦门举行。也就是通过这个平台,他认识了越来越多同样来自三明热爱模型的朋友。

市艺术馆模型艺术工作室成立之后,三明的模型爱好者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家。朱建平现在每天下午一点准时到工作室“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艺术馆闭馆。“有了工作室之后,出作品的效率高了很多。”朱建平说。

工作室组建后,投入了5千多元,购置了喷泵、喷笔等设备,在这里基本可以满足军事模型制作的一系列需求。因为模型比赛大多是线上赛事,为了让大家可以让作品呈现更好的状态,魏炽锴还特地搬来了家里的专业摄影设备。

因为朱建平专注于飞机模型的制作,所以朋友们管他叫“飞机哥”。前两天,有朋友将他最近正在制作1/72B-52H战略轰炸机的照片发布到了Facebook上,短短几个小时,就吸引了近300名网友的点赞。因为业内都知道这款机型的套件质量差,看到“飞机哥”改造过后的模样,大家都为这精良的做工啧啧称奇。

看着改造后机身的质感,的确很难让人们联想到套件本身粗糙劣质的模样。“得先一遍遍地喷漆、‘化妆’。”朱建平说。上一层底色,再喷一层保护漆;再上一层高光、阴影,再喷一层保护漆……反反复复多次上漆后,还得在细节上一点一点慢慢地抠。用刻刀一点一点地雕刻出机身上的线条;反复考证实拍机身图,确定每一处外观细节;用LED二极管做出机翼位置的航灯;机舱里面自制仿真的小人……这些全都考验着制作者的心思和技巧。

精确度高的模型如今能在市面上卖出不错的价钱。“模型产业现在正在形成,不仅从模型套组到配件都有完整的生产链,而且还有专门的模型代工产业,不少模型爱好者因为自己没有时间,或者水平暂时不够,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就会选择请人代工。”朱建平说。由于手工制作的模具难以复制,所以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据介绍,制作精良的模型售价三五千元并不鲜见。

“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模型,喜欢模型。”吸引更多人加入模型制作的行列,这成了工作室成员的共同愿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