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红土地,国防教育新“美篇”

2019-01-29 10:23:38陈晓星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图为红色文化+国防教育体验场景。

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陈晓星 文/图

唤醒国防教育基因

1月16日,下着小雨,在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内,讲解员正在给游客讲解红色历史。“今天虽然不是周末,但是仍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讲解员林晓春说,如果在节假日期间,纪念园每天接待的游客量会翻番。到了旅游旺季的时候,每天接待的游客量都在10批以上。“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国防知识。”一位刚刚放假的小学生结束参观时说道。

建宁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地处武夷山脉中段,是由闽入赣的北大门。这里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发动5次大规模“围剿”,苏区军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大“围剿”。

如何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在国防教育中,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建宁县投资3800多万元新建“红军颂”大型群雕和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反映中央苏区反“围剿”历史纪念园,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五次反“围剿”等重大历史事件。

如今,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三总部”也成为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省重点推介红色旅游线路。2007年该纪念园又被确定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9月,被评为三明首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现在,建宁县正重点建设西门红军莲塘、恢复红军无线电总台遗址等,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莲文化相结合,打造融国防教育、旅游观光、莲塘保护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翻开建宁的“红色版图”,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区银行、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这一处处红色革命遗址犹如红色火炬立在苏区大地上。虽然红色硝烟早已褪去,但红色基因已被唤醒。

为不断丰富和拓展国防文化阵地,建宁县派出专人整理挖掘红色资料,打造国防教育基地。县宣传部和县人武部挖掘和运用当地红色资源,拍摄制作红色资源教育片《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实践》。目前已将100多张红色资源教育光盘送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亮出国防教育名片

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红色文化产业,并把国防教育融入其中。在建宁县偏远的水尾村,一幢幢白色红漆的外墙民居整齐排列,村道整洁如新……这是一个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红军村落。

走进村里,记者看到红军兵工厂参观点热闹非凡,围满了各地来参观的人,讲解员正给大家讲解红色历史。“现在,我们的小山村人气很旺,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讲解员谢文飞高兴地说。在节假日期间,这里每天接待的游客量都会翻番,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00多人。

正在美丽“蝶变”的水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提供不忘初心的精神家园。水尾村党支部书记谢文雄说,水尾村地处偏远,位于两省三县交界,距建宁县城70公里,距客坊乡19公里。这里当年成了红军的后方根据地和建宁苏维埃的大本营,被称为“红色小井冈”。村里较完整地保留着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红军兵工厂等旧址群。

建宁县客坊乡探索体验式、基地式、融入式、熏陶式的“红色旅游+国防教育”模式。“学员到这里,不是单纯地看看,还可以住红军屋、唱红军歌、走红军路、吃红军饭……体验十大红色项目。”谢文飞介绍说。“在这里一天一夜的体验,仿佛重回部队的生活一样。”刚刚转业到地方的退役军人小张高兴地说。

水尾村的变化,只是建宁县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国防教育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到的是,建宁县坚持军地联手,借助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有力激发群众的爱国拥军热情。眼下,一朵鲜艳的“国防教育之花”正在这片红土地上绽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