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区洋溪镇圩日市民办年货
2019-02-02 14:46:04曾凤清 邓璐一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曾凤清 邓璐一 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适逢梅列区洋溪镇的圩日。新年在即,集市也比平常要热闹得多,不少市民一大早就从市区驱车或搭乘公交车前往赶集。 “现在的交通太方便了,趁这时间出来走走,顺便买些新鲜的年货。”85岁的邓武8时40分从市区乘公交出发,9时5分,就到了圩场,边走边逛,老人感叹道:“以前过年,早早地就要开始准备了。现在生活这么方便,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买些急用的。”下乡赶集,于他而言,更多是一种生活的消遣。 更多人特地赶到镇上,想要买一些更地道的“土味儿”。“给我20块豆腐。”买豆腐的人举着手里的钱,在队伍里焦急地喊。“不够了,不够了,只能给你10块了。”卖豆腐的人一边麻利地切分着板上的豆腐,一边头都来不及抬地答道。这是镇上土堡巷里的手工豆腐坊,从一早8时开始,小小的作坊里就排起了长队。 10时20分,小作坊的豆腐卖光了。“你那锅里不是还在做吗?”排着长队没买着豆腐的人立马问道。“只剩下两锅了,那是别人提前订好的,回头再来吧。”作坊主人挥了挥手,无奈地答道。凌晨两点多起床,她们已经连续劳作了8个小时。头夜浸泡的100斤豆子,在这个热闹的节前圩日,显得“捉襟见肘”。 离豆腐坊不远的烧饼作坊里,已经80多岁的罗维良同样是凌晨一两点就开始忙活。13岁起,他就跟着父亲做烧饼,几十年下来,做法技艺还是那一套,唯一的变化就是原本的木炭被更环保的无烟炭取代。家里的小辈在客厅忙着做饼,罗维良则在紧邻的房间负责看火烤饼。面饼一个接一个地被放进灶膛,一锅最多也就50余个饼。一二十分钟过去,一块块香喷喷的饼陆续出炉。这些饼通常在家就卖了一半多,剩下一些,家人就端到巷口去卖。不消十分钟,盘空盆净,食客们又开始等着下一锅出炉…… 作坊里排队的人络绎不绝,街市上赶集的人更是摩肩接踵。老黄是新街村村民,虽然已经70多岁,可他还是一大早就担着自家养的8只鸭子和一些自种的蔬菜来到集市上。“这位姑娘能不能帮我看看,我这手机微信咋登不上去了呢?”他举着手机向身旁一位女子求助。“一早上微信登不了,好几个人想要买菜却没有现金付钱,最后只好作罢。”老人抱怨道。很快,姑娘帮老黄通过手机短信验证,重新登上了微信,老人连声道谢。 “下个圩更热闹,更好卖!”10时不到,面前的菜已经卖出大半,只是鸭笼里的鸭子才卖出两只,老黄看着满街的人说道。下个圩是大年二十九,紧邻新年,老百姓的心中更有盼头。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