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建宁上坪:会“变魔术”的古村

2019-03-01 09:48:29黄平柳 陈晓星 曾 程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导游李宗燕正在为游客们介绍上坪古村的土特产。



杨青阶老人指着休闲吧说,这里原来是他家的烤烟房和菜地。



牛栏变书吧。

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黄平柳 陈晓星 曾 程 文/图

闽赣交界,莽莽大山里,有一个千年古村,村子不大,古建筑却不少,现存有五代同堂牌坊、大夫第、古香园、司马第、得水园等26处古迹,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就是建宁县溪源乡的上坪村。

上坪村与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接壤,海拔760米,处在山间盆地中,历史上曾名“六龙井”“楚下堡”。

眼下,这个千年古村有了“现代范”,借助现代元素,猪圈变酒吧,牛栏变书吧,旧仓库、烤烟房摇身一变成休闲吧,焕发出新的活力。

2月26日,在村妇女主任张丽英和讲解员李宗燕的陪同下,记者走进这个会“变魔术”的千年古村探秘。

瞧!猪圈变酒吧,牛栏变书吧

“自从我们村发展了乡村旅游后,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张丽英说,乡村旅游让上坪有了新的风貌。

过去,村里除了日渐衰败的古建筑,就是破旧的猪栏牛栏,一点生气都没有。

“你看,现在这书吧的位置,原来是个牛栏。”张丽英指着眼前的木构小屋说。

牛栏变书吧?

“是啊!”张丽英告诉我们,村里实施“上坪古村再生计划”,与清华同衡、中央美院、东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机构合作,保护与开发并取,对古村废旧仓库、烤烟房、猪圈、牛栏进行改造,引入新型零售、旅游业态,寻求古村落发展的新契机。

这处牛栏是村民杨巧兴的,他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去世后,牛栏闲置了,越发老旧,他心想着反正以后也用不上了,就让它自然倒塌。

2016年,在外打工的杨巧兴突然接到电话,村里准备租用他家废弃不用的牛栏。“不仅免费翻新,每年还有200元的租金。”杨巧兴笑着告诉我们,回家过年时他发现牛栏变漂亮了,竟然成了书吧。

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光顾书吧,除了游客外,爱看书的村民、学生都会泡在这看书,体会那难得的舒适和娴静。

沿着干净整洁的小石子路往前走,小溪边猪栏改造成的酒吧映入眼帘,酒吧虽然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但相当舒适安静。

“这些年来,我都在外地经商,很忙,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之前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村里举办的一系列廉孝家风、研学活动,知道村里发生了变化,这回亲身感受了一番,没想到变化这么大!”返乡村民杨民贵激动地说,在外工作,杨民贵会经常约上两三位好友“泡吧”。“到过那么多酒吧,还是家里的这个好。”

其实,对于村里变化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些一辈子都没离开过的老人们。

今年71岁的老人杨佐兴告诉我们,上坪村人口最多时达700多人。后来,为了生计,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到了10年前,除了逢年过节热闹点,平常村里几乎剩下老人和小孩,常住人口只有100多人。

“村里的旅游业能发展,村民的幸福指数日益增高,这还得感谢国家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啊!”杨佐兴自豪地说,村里的旅游业刚开始,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也才刚刚开始。

看!杂物间烤烟房变休闲吧

行走在上坪村,处处都能感受到“古村再生”带来的变化。

来到彩云间,有一种梦幻般的感受。这是一个可供游客休息的咖啡屋。游客们不仅可在这里休息、“观水”,还能亲身体验擂茶。

彩云间的旁边是一个单体烤烟房。经过“美容”后,阳光从天窗照入室内,呈现出七色光,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及感官享受。

这个杂物间和烤烟房的主人是杨青阶老人,今年78岁。

杨青阶说,十几年前,他的儿子杨运良刚开始种烟,面积也不大,有这个小小的烤烟房就够了。“当时种烟,年收入大约1万多元,很辛苦!”杨青阶回忆道,儿子种了两年烟,就去外面发展了,烤烟房、杂物间空了。

前几年,上坪村发展乡村旅游,杨青阶把杂物间和烤烟房租给村里。“当时真的舍不得,它们虽然破旧,但也是自己的心血啊。”杨青阶感慨地说,为了村子的发展,他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主动把杂物间和烤烟房“贡献”出来。现在,看到村子更美了,杨青阶乐得合不扰嘴。

他说,村落改造好,村子更干净,人气也更旺,有时候自己还可以在家门口摆些自家做的农产品卖给游客,增加收入。

“人多的时候,东西一下子就卖完。”杨青阶的妻子揭金秀说。

古村再生,带来的不只是风景,还给众多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每次有旅游团来的时候,妈妈都要忙着准备擂茶的原料。”上坪村导游李宗燕介绍,游客到了彩云间后,不仅要参观,还要体验擂茶,所以,母亲聂凤儿都要提前准备好擂茶用的原材料。

“粉干要提前炸好,排骨也要腌制好!去年一年就挣了1000多元。”说起家门口吃旅游饭带来的收入,李宗燕笑开了花。

“以前,我们家的农产品要挑去10多公里远的集镇上卖。”村民张丽英回忆道,现在,村民们只要把东西摆在家门口,就可以卖个精光。

村里的杨家山寨开着一家农家乐。店主叫杨彩霞,是返乡创业青年。以前她在上海打工,听说村里正在发展旅游,人气旺了,自己就和几个在家带孩子的姐妹合计,开了这家店。

“目前,来这的客人主要以旅游团的游客为主,还有一些在这边做工程的人。”杨彩霞说,村子里的文化氛围浓了,环境好了,来参观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接待6桌客人,但冬季有时也会没有客人。她希望,当地政府下一步能在不破坏古老村貌、不影响村民生活、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引进一些互动项目,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采访后记:

古村振兴,需要新思路

乡村振兴,不少地方乡村经济逐步复苏,新兴产业逐步壮大。但如今在乡村中绝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村民大多外出进城谋生。如何唤回并留住村民,如何让古老乡村在经济、文化多方面实现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宁县把上坪村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亮点之一,以文化古村落为依托,发展民宿经济、研学旅游、生态农业等,不失为一条路子。古村振兴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提高收入,不少村民也会选择回归,有人气的古村落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持续散发魅力,才能拥抱未来。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会“变魔术”的发展新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