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大田:让废弃矿山变成绿色“聚宝盆”

2019-03-14 11:20:52郑宗栖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银锭岬现代农业项目大棚里,西红柿丰收在望。

银川废弃矿山变成全省最大的蛋鸡场。

上京镇后畲矿区改造成光伏发电场。

万湖矿山公园成为农民休闲好去处。

●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郑宗栖 文/图

春雨滋润吐新绿,尘埃散尽换新颜。大田县前坪乡的银锭岬矿区,一座座白色的温室大棚在黄色的矿山映衬下,显得特别的醒目。这里原本是废弃的铁矿,进行平整后,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实施IPM(综合病虫害管理)和循环滴灌系统,种植智能温控大棚蔬菜和花卉,废弃矿山如今变成了绿色“聚宝盆”。

近年来,大田县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五园模式”,创新“1+N”工作机制,对废弃矿山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理,严守生态红线,着力打造绿色矿山,用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8年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7万亩,占省、市下达任务的114%。

从疯狂卖矿到科学治矿

大田县是福建省重要矿产地和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根据2011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9.8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95%,其中:矿山水土流失面积18.52万亩,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5%。

前坪乡铁矿资源占全县矿产总量的40%以上,具有近700年的开矿历史。“当时,这里的铁矿十分抢手。”前坪乡矿业公司经理林生钟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采矿热火朝天,鼎盛时期,面积45.8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00多人的前坪乡,拥有14家矿山企业、29个采矿场和13家选矿厂。矿产资源粗放开发造成了矿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水环境污染,山体满目疮痍,露着被铁铲、炸药与挖掘机刨开的“伤口”。

经济发展是不是必须要生态环境让路?面对生态困境,大田人开始思考,痛下决心整治经年沉疴,以“钉钉子”精神,清理整顿“五小”企业,放慢开采步伐,瞄准绿色转型,铁下心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