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抚琴,抚出千古传奇

2019-04-10 10:18:31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古琴讲演进校园:三明市实验小学

三明市古琴传习所

文旅结合:清流县“中华桂花园”古琴雅集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聂艺璇 实习生 陈德民 文/图

3月29日,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名曲从三明市古琴传习所潺潺流出。

伴随着古琴传习所走过第五个年头,上百琴友们,或因琴结缘,汇聚一堂,赏名家演奏,听琴家琴事,话古琴的前世今生;亦或是以琴会友,相约知音,琴茶雅叙,道人生感悟;再或是以琴为媒,践行传播古琴文化的使者……

与琴结缘

古琴,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自古以来即为文人雅器。但历史行进到今天,会弹古琴的人已是不多。

古琴,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文化滋养的土壤,更需要传承发展的源泉。2014年3月,担起传承古琴文化与艺术的重担,三明市古琴传习所应运而生。

与古琴相伴32载的罗金华,以其对古琴的执着与热爱,成为了传道授业的古琴传承者。

罗金华与琴结缘的时间还得追溯到1986年。那一年,他在家中无意间翻看杂志,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教授卫仲乐从艺60周年庆祝活动,映入罗金华眼帘。照片中,卫仲乐先生神情专注地弹奏古琴,深深感染了年仅22岁的罗金华。

郑重地拿起手边的钢笔,铺开整洁的信纸,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卫老师,冒昧给您写信,我想和您学古琴。”

简单真挚的话语感动了远在上海的卫仲乐先生。时隔不久,罗金华收到回信,激动之心难以平复。卫仲乐先生愿收罗金华为关门弟子,并为其专门从扬州量身定制了一张古琴。

1987年,罗金华借在华东师大进修英语的时机,正式上门拜师,开始了他为期2年的专业学习古琴之路。在这期间,卫仲乐先生也倾囊相授,《醉渔唱晚》《流水》《梅花三弄》等古琴代表曲目也被演绎得动人心弦。

每逢放寒暑假前,罗金华就会赶到车站,抢开往上海的绿皮火车票,有时买不到坐票,一站就是20多个小时。2年时间里,罗金华学琴的艰辛,卫仲乐先生看在眼里。

“在我这里,你已学有所成,你该多学学其他古琴流派,再做深造。”1989年,卫仲乐先生的建议犹言在耳。往后的30年间,罗金华相继拜李禹贤、龚一、李祥霆等国内著名古琴演奏家为师。古琴也成为了他心灵休憩、自得其乐的最好伙伴。

原本一直沉溺在自己古琴世界里的罗金华,2011年,在三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担任老师。一次无意,他借来了学生电脑。开机之余,习惯听音乐的他打开了播放器,《平沙落雁》《渔樵问答》……一曲曲熟悉的古琴乐曲,萦绕在罗金华的耳畔。原来,这个学生也是一个热爱古琴的孩子。他在20岁的潘贤杰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小伙子,你电脑有那么多古琴曲,是不是喜欢古琴,想学古琴?”一句关切的问话,激起了潘贤杰向罗金华学习古琴的勇气。

小心翼翼地抱着买来的古琴,走进罗金华的办公室,老师亲自示范古琴入门指法——“勾挑”,至此,潘贤杰迈出了古琴学习的第一步。

从学习基础指法,到练习古琴“泛音”,再到独立弹奏一曲完整古琴曲《关山月》,潘贤杰一直在努力。

2015年,和罗金华学习4年古琴的潘贤杰已能独当一面。在罗金华的推荐下,他正式成为了三明市古琴传习所的老师。传播古琴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古琴,喜欢古琴,成为了潘贤杰的新使命。

以琴交心

一杯茶,一炷香,一张琴……在三明市古琴传习所里待上一天,会觉得时间慢了下来。传习所为爱好古琴的朋友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他们在这里相遇、相知,与古琴对话。

吴志杰是古琴传习所第6期学员。2014年,茶室泡茶之余,她偶然听到好友用古琴弹奏了一曲《笑傲江湖》。“沉稳厚重的琴音,像娓娓道来一段传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不多久,在好友的引荐下,吴志杰来到古琴传习所,在试听了一节古琴课后,她立即报了名。

但吴志杰的古琴之路并未就此开启。由于工作缘故,她非常繁忙,闲暇时间不多,在传习所学习几节课后便再也“不见踪影”。“所长见我好长时间不来上课,就给我打电话,把我给‘召唤’回来了。”吴志杰笑着说。

这一次,吴志杰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认真学琴,并坚持至今。“古琴内敛、不张扬,拨动琴弦的同时,也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现在,吴志杰经常和琴友相约,参加古琴雅集活动,“大家带着古琴,铺个席子席地而坐,喝着茶,交流古琴心得,好不惬意!”

作为古琴传习所里为数不多的男性学员,吴高平显得尤为“出众”。

2015年6月,吴高平第一次参加古琴雅集活动。“第一次接触古琴,谈不上有多喜欢,但周围几个朋友都在学,我为了‘合群’,也报了名。”谈起初学古琴的吴高平,有些不好意思。

慢慢地,吴高平在练习中愈发喜欢上古琴,挤出时间练琴,也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平时工作压力大的吴高平,睡眠一直不好。自从弹奏古琴后,舒缓的琴音让他提高了睡眠质量,也让他改变了原来急躁的性格。他说:“现在,我明白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更有效率、更专心地思考问题,这是古琴带给我的改变。”

在古琴传习所里,还有不少学员打破了“五音不全”不能弹好古琴的“魔咒”。胡美凤就是其中一位十足的“音乐小白”。2018年4月以前,从未接触过任何乐器,不懂乐理的她,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加入了古琴传习所这个大家庭之中。

“我一直认为学古琴要花很多时间,所以退休后才开始学习,现在真后悔没尽早学!”在利用业余碎片化时间,学习了近一年的古琴后,胡美凤深有感触:“古琴其实很好入门,它的琴谱不同于其他乐器,是文字谱,只要会认字就能看懂。而且,古琴意境优美,能让心沉静下来。”

古琴传承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古琴大师陈雷激那一张从唐代流传至今的古琴,奏出一曲使人灵魂震颤的古琴曲《太古遗音》,立即被全世界的人所认识。而这古老的琴音也深深打动着林凤招,古琴的种子此刻在她的心中悄悄萌芽。

“你愿意放弃‘老本行’,肩负传承研习古琴的责任吗?”2013年,负责筹备三明市古琴传习所的市歌舞团团长童桂贤,向财务专业的林凤招抛来了“橄榄枝”。思虑再三,林凤招决定一试。

随着古琴传习所的正式成立,林凤招成为了所里的第一期学员,她见证着古琴传习所的成长。

“6年来,传习所共开办74个班,招收学员400多名。每年我们还会举办50场公益性演出,目前已累计演出260场。同时,我们还会举办古琴公益培训、古琴雅集、文化讲座、海峡两岸古琴音乐会、古琴名师音乐会等活动。”林凤招介绍道。

胡小裙是古琴传习所第七期学员,自11岁起,被小说里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所震撼后,便对古琴心向往之。现如今,已学习古琴4年多的她,悟出了自己弹奏古琴的节奏。她也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古琴文化传播者。

2017年,胡小裙参与了清流县林畲桂花文化园雅集活动。那一天,她与其他学员一起落座抚琴,播撒古琴文化的种子。“那一场演奏,琴音与桂花馨香萦绕乡野林间,为僻壤乡间奉献了生活的美好,那一刻我是古琴文化传播的使者。”胡小裙说。

现如今在三明,古琴教学、演出、研究、斫制、推广,“五位一体”的古琴文化传承发展脉络清晰可见。立足文旅结合,打造清新福建静心古琴品牌;立足地缘优势,打造海峡两岸古琴文化交流品牌;立足琴以治心,打造三明古琴文化课堂品牌;立足公益事业,打造三明城市文化名片……三明古琴发展未来可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