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国企三钢,砥砺奋进树风范

2019-04-11 09:22:55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李远明 通讯员 林智雄

一组数字,让人瞩目。

61年来,三钢累计铁、钢、材产量齐破亿吨,实现销售收入4164.49亿元、利润260.38亿元、上缴国家税费188.71亿元。

“数字的背后,是三钢长期致力改革创新,做强做精主业,坚持绿色发展,一路砥砺奋进,树立国企风范的生动写照。”三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立璋如是说。

心无旁骛做主业

2017年5月9日,这是三钢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三钢集团公司累计钢产量突破1亿吨。

回望三钢炼钢历史,既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建设史,更是一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提高发展内涵的发展史。

时光回溯。

1958年6月,三明钢铁厂正式破土动工。1959年10月,第一炉火红的铁水奔涌而出,结束了解放初期福建“手无寸铁,路无寸轨”的局面。

1960年2月,三钢2#高炉竣工投产。1985年11月,3#高炉建成投产。1971年铁产量突破10万吨、1993年突破50万吨、2000年突破100万吨……

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和炉前管理水平的提升,三钢年铁水产量节节攀升。

2004年4月,总投资3.5亿元的福建首座设计年产生铁90万吨1000立方米大高炉——4#高炉建成点火烘炉。2007年9月,5#高炉建成投产。2012年3月,6#高炉建成投产。从年产铁1万吨到100万吨,三钢用了41年时间;从年产铁400万吨到500万吨三钢仅用了1年时间,炼铁的发展在提速,炼铁人在三钢发展史上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走兼并重组之路,是三钢做大做强做优企业的又一重要抉择。2007年1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三钢对三安钢铁实施资产重组。2014年7月,三钢收购三金钢铁成立罗源闽光公司。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从1958年9月炼钢基础落成,到1959年1月炼出了第一炉钢,三钢人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福建“手无寸钢”的历史。

2003年8月,100吨转炉易地改造工程破土动工;2007年2月,福建第一台板坯连铸热机负荷试车一次性成功;2008年8月,二炼钢技改工程破土动工;2012年2月,2#板坯连铸机热试;2012年10月,二炼钢3#连铸机投产。

三钢人以设备改造为翅膀,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助力器开始了产钢跨越式发展。2003年突破200万吨、2008年突破400万吨、2014年突破600万吨……

伴随轧机轰鸣,棒材缓缓下线。“从2000年仅一条生产线年产棒材30万吨,到如今3条生产线年产棒材290万吨,棒材厂的壮大历程正是三钢钢材产量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看着忙碌的生产线,三钢闽光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棒材厂厂长潘建洲一脸笑意。

从1959年9月,三钢轧出了第一支钢材(直径22圆钢),到1996年4月三钢高速线材轧钢工程正式开工,再到2005年5月三钢中板生产线动工,三钢形成了建筑材、工业材、中厚板“三分天下”的局面。2017年11月,三钢钢材产量突破亿吨。

改革创新增活力

今年一季度,三钢生产经营持续飘红,产钢305.3万吨、实现利税20.58亿元。去年,三钢再创历史最好经营业绩,全年产钢1168.20万吨,实现利税129.26亿元。

“良好的生产经营形势,源于三钢勇于改革,锐意创新,使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黎立璋深有感触。

黎立璋介绍,从1958年建厂到1978年期间,三钢仅有1965年、1966年和1973年共3年体现盈利,3年合计利润为500万元,其余年份都亏损;1959年—1978年期间亏损盈利相抵后累计亏损总额为8467万元。

面对困境,三钢人选择迎难而上。1978年,三钢先后进行企业整顿与完善健全经济责任制、投入产出承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集团化运作,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增添了企业活力。

1984年3月,福建55位厂长经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举,联名呼吁为企业“松绑”放权,为企业投入产出承包的改革尝试造出了声势。三钢的两轮投入产出承包就此走上历史舞台。

1985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三钢实行第一轮投入产出承包,承包期从1985年至1990年。这期间,三钢进行了加快改革、搞活企业等方面的有益尝试。首轮承包由此取得了明显成效,1987年钢产量达32万吨,1990年的钢产量达44.3万吨,1985年至1990年的利润累计达1.58亿元。

1991年至1995年,三钢又进行了第二轮承包。二轮承包后,三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1年钢产量跨上了50万吨台阶。但是,就在这5年,三钢的钢产量始终在50万吨徘徊,企业缺失了再发展的动能。

企业陷入瓶颈,难题如何破解?三钢人的答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0年,三明钢铁厂改组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2001年,三钢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设立并由三钢集团控股的福建三钢闽光股份公司。2007年1月26日,三钢闽光股份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开发行股票。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三钢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径。2008年,企业钢产量首次跨越500万吨;2014年,三钢具备了年产钢1000万吨的能力。

绿色发展拓路径

连日来,三钢烧结烟气臭氧脱硝项目正加快推进,预计本月底可建成投入使用。“届时,烧结环节硝将从250毫克/立方米减少到50毫克/立方米以下,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三钢闽光烧结厂厂长陈昭尧告诉记者。

三钢地处三明城区,是不折不扣的城市钢厂。为此,三钢从关系企业生存、担当国企责任的高度抓好环境保护,着力实现绿色发展、打造“绿色三钢”。

新工艺、新技术不断付诸工业实践,为企业保护环境“添砖加瓦”。炼焦干熄焦、烧结机尾电除尘、高炉干法除尘等先进环保工艺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冶炼系统烟气无组织排放、湿法除尘难以解决的二次污染问题。

2018年,三钢除了为露天煤场加盖顶棚,还实施了焦炉烟气脱硫工程、20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工程、80兆瓦煤气高效发电工程配套烟气脱硫项目……几个项目就花了1亿多元。

绿色发展是企业的生命线。早在1976年,三钢就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机构,并设有专职办事人员。同时,在环保治理资金上给予充分保证。

仅“十二五”以来,三钢累计投入环保资金3.77亿元,建成环保设施29台(套),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真金白银投入环保,大大提升了三钢环境质量。目前企业各项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最严环保标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20多年前,三钢三明本部年产钢50万吨,如今已达650万吨;5年前厂区每月降尘量26.33吨/平方公里,如今仅为9.7吨/平方公里。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三钢也由此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绿色钢铁”目标。

随着工艺装备和结构的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过去的废水、废气、余热如今变废为宝。到2018年,三钢循环发电自给率约70%,今年将实现发电自给率100%。污水处理厂投运后,处理后的水返回厂区可供冶炼系统、轧钢系统重复使用。年购新水从20年前的8197万吨降到去年的1670万吨。

近两年来,三钢在环保上所投入资金达5亿多元,环保的运行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但三钢的自发电增长了30%,设备运行效率提高了4%,产生了新的效益约8亿元。

三钢安环部副部长任成忠介绍,三钢正加快实施三明本部超低排放三年(2018年—2020年)行动计划,环保管理评分标准等规划方案也已制订完成,8个大气污染重点治理项目按序时推进,其中6个项目建成投运,厂区降尘量持续降低。

更可喜的是,三钢三明本部除通过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外,还通过了省级观光工厂验收评审。

“三钢在拓展除钢铁主业及上下游外的贸易、金融、IT、物流等产业的同时,致力于污染防控、有效治理,努力实现企业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双赢目标!”黎立璋说。

新时代,新征程。眼下,朝着打造“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目标,全体三钢人正奋楫扬帆、一路前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