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志愿军老战士张运成回乡探亲随访记

2019-04-16 10:14:11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本月初,张运成回乡探亲,在母校宁化一中留影。



  1950年5月,张运成(前排左四)在华东军政大学与战友们的合影。

宁化记者站 雷露微 范日樑

“十多年过去了,这擂茶还是和以前喝的一样,香!”4月1日,92岁的老兵张运成端起热乎乎的擂茶,慢慢地喝上一口,久违的味道又回来了。

张运成出生于宁化县石壁镇小吴村,1949年9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1950年被编入40军120师359团,同年10月18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板门店西边防御战中荣获三等功。

清明前,张老在妻子和小儿子的陪同下,从苏州回到宁化,回到魂牵梦萦的老家。

“上次回来是2003年,16年没回来了,想回来看看我的家乡、我的亲人。”张老哽咽道,眼角有些湿润。

考入军政大学

张运成的父母生育了7个儿女,5男2女,张运成在兄弟中排行老三,虽生在务农家庭,但家中所有农活均由父亲和两个哥哥承担,加上父母一直想培养出一个有学问的孩子,这使得他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当时,我们村只有一名地主的孙子上了初中,我是很幸运的。”张老回忆。

那是个黑暗的时代,国民党统治极其腐败,苛捐杂税、抓丁要粮、欺压百姓。张运成的大哥多次被抓壮丁,侥幸逃脱,避往他乡。张运成因此受过牵连。

初中毕业后,张运成来到宁化第一中学求学,平静的学生生活在1949年9月被打破。

当时,人民解放军144师432团从宁都追剿国民党残部,解放了宁化县城。国民党政府机关被击溃,宁化处于无政府状态,学校也因此停办了,张运成的两年高中生涯戛然而止。

正在人生彷徨之际,华东军政大学招生的消息传来。这所大学招收青年学生进行培养,毕业后全部分配到野战军担任文化教员。

张运成与几名同学结伴,步行到达江西宁都市,找到当地驻军开出参军介绍信,又急忙奔赴南昌招生办,经考试合格,正式进入军政大学,编入十一中队六班,就此投身军营。

上战场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仁川登陆,中国决定出兵朝鲜。

军政大学学员不得不提前毕业,分配到各野战军。7月,张运成同其他500余名学员乘上开往安东市(现丹东市)的列车,等候编入从解放海南岛撤回的40军,待命奔赴朝鲜作战。

10月18日,张运成所在的40军120师359团在夜间集结于江边沙滩,简短的出征誓师大会后,便跨过鸭绿江,开启了保家卫国的征途。

“那晚下着倾盆大雨,鸭绿江大桥已被炸得支离破碎,摇摇晃晃的。”张老至今还记得那一幕——“朝鲜新义州的沿街房屋被炸得残垣断壁,硝烟弥漫,有的还在燃烧。”

那时张运成二十出头,第一次面临真实的枪林弹雨。“会害怕呀,头顶上敌机还在来回轰炸扫射,但没得退缩,只能向前。”他回忆。6天行军,天亮躲避敌机,宿营山林,夜里风雨兼程,干粮充饥,河水解渴。1950年10月25日起,部队在云山、宁边与敌激战三天两夜,以劣势装备打败了敌军。战斗中,张运成担负抬伤员、掩埋牺牲烈士等工作,因表现勇敢积极、吃苦耐劳,受到好评,被吸收进共青团组织。

强渡清川江,张运成亲历了这场著名的战役。

1950年11月25日,359团接到强渡清川江的命令。清川江宽200多米,水深约1.5米,由于水流湍急,在当时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江面仍然不能行人。

当晚,张运成所在部队轻装上阵,急行军10余公里,于20时30分到达江岸。在重机枪掩护下,大家跳入寒冷刺骨的江中,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过江。

工作队紧随作战部队之后渡江。

“我个子较高,河水没到我的肩膀,个子较矮的战友直接没到了头,要别人撑着过河。”张老边说边比划着。

上岸后,连人带枪都成了冰筒,枪栓都拉不开。面对敌人的火力压制,战士们纷纷将枪支放入衣服内,用体温融化冰来回击敌人。经过激战,我军终于在半夜时分,击溃驻守在江边的美军。

那场战役非常激烈。“三营过江后,有两个排全部壮烈牺牲,后来我们工作队掩埋烈士尸体时,尸体披着冰甲,仍然保持战斗姿态,指向敌人方向。”张老回忆。

出色的侦察兵

几场战役下来,张运成表现出色,被调入团重炮连指挥班,任侦察员,协助连长指挥炮兵射击。

调入炮兵连后,团司令部下发了一份军用作战地图,可当时既无教材,也没人教学,怎么办?

张运成只好拿着地图到现场对照,慢慢摸索,逐渐认识了图上所绘的等高线、道路、河流等符号。他还自己摸索,学会了操作缴获的方向盘、炮对镜和计算器。

“侦察兵是炮兵的眼睛。”张老说。为了快速给炮兵提供精准的方位,作战图上的每个特殊地形、地貌,他都提前测好方位和距离。

1952年5月某晚,在板门店一侧防御战中,美军突然袭击了359团三营八连驻防的07号高地,在占领高地表面阵地后,敌人用喷火器封锁住坑道出口,将八连战士压制在坑道内。

紧要关头,炮兵连临危受命,张运成根据平日的积累,测好方位和距离,炮兵连对敌人实施了精准打击,及时打退进犯之敌。这一次,他获个人三等功嘉奖。

战场上,天天都和死神作伴,时常历险。就要交接班时,敌人突袭观察所,值班的战友牺牲;敌人机枪扫射,他的棉裤被打穿,幸亏没负伤。说起这些经历,张运成笑着说,后来,每次战斗结束,看到相熟的战友,大家都彼此问候一句:“你还活着啊。”

老兵不改乡音

抗美援朝结束回国后,张运成随部队回辽宁,而后任1204炮兵团副参谋长,驻守在葫芦岛。他扎实进行军事训练,带领部队围海造田,开荒种地,历经考验,无怨无悔。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张运成带领部队前往参加救援。历时80多天抗震救灾,这支部队不怕苦不怕死,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79年,张运成携妻带子转业到苏州,并在此定居。

戎马倥偬三十载,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转业后,专业从商,仍固守军人本色,恪尽职守、诚信做人,直至光荣退休。

“在苏州定居的这几十年,我很想念我的家乡呀。”张老说,这次回来,侄儿侄女们带他到客家祖地、县城走了走,还吃了擂茶、烧卖、米包子、薏米等家乡特色菜。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的房子变高了,道路变宽了,大家的生活变好了,一切都在变,但家乡的味道没有变,亲情没有变,我对家乡的感情更是没有变。”张老如是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