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被岁月尘封的英灵

2019-04-18 09:39:41郑宗栖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叶炎煌生前照片



《福建民报》报道叶炎煌牺牲的消息



厦门市死难烈士追悼大会赠给叶炎煌家属的牌匾



  叶炎煌生前阅读的一些医药书籍

采录:郑宗栖

一个闪光的生命在乱世中凋零,此后长期在历史档案中静默,被岁月尘封。2011年,大田县在申报中央苏区期间,一个重要人物被发现,还原了一段历史真相。大田一直以来被认定为是1937年2月才建立的“游击区”,而没有被认定为中央苏区,这一重大发现,将大田的组织史向前推进了8年。

他叫叶炎煌,原名叶延环,1909年11月出生,大田县华兴镇京口村人。1927年,在厦门求学期间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为开国上将叶飞的入团介绍人。1934年7月,在厦门被捕,后被解往福州,同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寻找叶炎煌

2011年11月,大田县党史研究室外调人员在厦门市图书馆查阅党史资料时,发现1934年10月25日《福建民报》第七版刊登的一则消息:“保安处今晨枪毙共产犯六名……叶炎煌,二十六岁,男性,大田人”。

叶炎煌是谁?他的事迹在家乡少有人知。“为了了解实情,我们多次奔赴福州、厦门等地深入查档。”时任党史研究室主任廖舒静回忆说,历时8个月,才把一个被岁月尘封的英灵慢慢地挖掘出来,并找到了他的后人。

而叶炎煌又是怎么牺牲的?他生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这一切都不得而知。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知情者相继离世,寻访过程十分艰难。

2011年12月,外调人员再次来到了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有了更为翔实的发现。“在一个资料袋里,找到了叶炎煌的烈士登记表、全身照和烈属优待证。”这些文史资料,让外调人员特别兴奋。可是烈属优待证应该是在烈属手中啊,怎么会放在陈列馆里?

优待证是在叶炎煌牺牲后17年,即1951年由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家长栏写着:叶锦文,与烈士关系为父子;住址:厦禾路22号。

原以为有了这些资料后,再找到叶炎煌的后人应该不会太难。外调人员分别来到厦门市民政局和公安局查询有关叶锦文的资料,结果令人失望。全省叫叶锦文且年龄相仿的有七八个,但在厦门居住的没有一个。厦禾路几经拆迁改造,找不到旧模样,也无从找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3月,在各方努力下,终于找到一个叶锦文当年的邻居,并与他取得联系,得知叶锦文儿子叶伟忠现已定居香港。很快,外调人员和叶炎煌的后人见了面,见到了叶炎煌革命烈士证明书以及一些相关相片,有关叶炎煌的革命事迹慢慢地被呈现。

叶炎煌牺牲后,其妻黄秀珍被国民党追杀,逃至香港后转至新加坡。才两周多的儿子叶锦文,交由叶炎煌母亲的陪嫁丫环刘宙春抚养成人。直到1976年,叶锦文才与母亲黄秀珍在香港相认。

新中国的奠基石

在叶炎煌烈士为数不多的遗物中,有一张他的黑白半身照。照片中的叶炎煌戴眼镜、着西装、系领带,头发后梳,鼻梁挺拔,前额饱满,目光炯炯,儒雅之中难掩其勃发英气。那么,照片主人叶炎煌又经历了一段怎样的人生历程呢?

“叶炎煌祖辈历代行医,擅长麻疹、小儿诸症,在当地颇负盛名。自幼随父外出到泉州、厦门等地行医。1919年,举家迁到厦门,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廖舒静介绍。

叶炎煌求学期间,中国正值军阀混战,各路军阀穷兵黩武,争抢地盘,屡屡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闹剧。叶炎煌受学校里思想进步人物的影响,吸收了先进思想以及革命道理,喜欢阅读《新青年》《向导》之类的进步报刊,也读了《共产主义ABC》《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读物,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18岁的叶炎煌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厦门霞溪仔开一家“叶丽春堂”中药店,以医生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1927年12月,叶炎煌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在他的努力下,大量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活动中来,出色地领导了厦门共青团组织,使青年学生日益成为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廖舒静说,1931年11月5日,中央巡视员姚仲云给中央报告厦门市委工作情况,要求中央紧急解决关于经费问题,他在信中留下了收款地址和收款人正是叶炎煌。

1926年5月,中共厦门特别支部成立后,陆续派出党员骨干分子到闽西及泉属、漳属各地开展建党活动。1929年初,叶炎煌接受中共厦门区委的委派,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别支部,大田的工农革命运动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34年8月1日晚,共产党员傅柳、沈水金在厦门公园西门附近张贴青工画报,被国民党抓捕,厦门中心市委机关遭到破坏。叶炎煌也因共产党员身份暴露被捕,他在狱中历经酷刑,坚贞不屈。同年10月25日,被省保安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6岁,并被秘密掩埋。

在叶炎煌英勇就义的15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陈毅元帅为叶炎煌烈士家属题写了“新中国的奠基石”的牌匾,以示褒奖和纪念。

叶飞入团介绍人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大田县党史研究室发现叶炎煌还是开国上将、原海军司令员叶飞的入团介绍人。

“由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的《叶飞回忆录》一文中,第二章《踏上革命征途走向革命之路》详细地介绍了叶飞入团的情况。”廖舒静介绍,叶飞在省立第十三中学(今厦门一中)上学时,正是大革命的高潮,各种思潮涌进鹭岛,革命气氛很浓厚,叶飞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左派的同学互相传看进步书刊,一起议论时事政治。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让叶飞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14岁的他坚定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下定决心走革命道路。

“大革命虽然失败,但革命不可能扑灭,火种依然存在。”廖舒静介绍,共产党的活动转入地下,省立十三中学有位数学教师正是省委秘书长,他知道了一些叶飞的情况后,让叶飞和他们参加一些秘密活动,发传单、贴标语。

1928年下半年,福州、厦门的党团组织开始恢复。15岁的叶飞勉强够入团的年龄,厦门团市委书记叶炎煌找他谈话,介绍他加入“CoY”(即共青团的简称)。同时,叶炎煌还交给叶飞入团后的第一个任务:在十三中学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很快,叶飞介绍了二哥启存和同学郭礽疆入团,并建立了支部,选举他任支部书记。

1928年冬,叶炎煌又找到叶飞谈话,问他中学毕业后的打算。那时十三中是四年制,叶飞已读完,再加一年预科,就可以考大学。叶炎煌告诉叶飞:根据他的工作表现和个人素质,组织上打算培养他,但要脱离学校,脱离家庭,放弃升学,完全转入地下。叶炎煌问叶飞有什么想法。当年,叶飞满腔革命热忱,回答道:只要是组织需要,干什么都可以。

“叶飞上中学时期,正是第一次大革命从高潮到失败的动荡年代,也正是这个动荡的年代,使他开始成熟,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从此终生献身于革命事业。”廖舒静说,叶飞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他依然怀念那个朝气蓬勃的时代,感谢带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少年时代启蒙者和同志们。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