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泰宁:红色风光好“风光”

2019-06-04 09:25:23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郑丽萍 刘莉婷 朱丹宇 三明日报泰宁记者站 邱灿旺 文/图

这,是一块英雄的红色土地。

泰宁,是革命老区、原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1931年6月,泰宁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共有3000余名优秀儿女参与和支援革命战争。2004年,泰宁红军街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

近年来,泰宁县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依托,遵循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这条主线,加强红色文化挖掘保护,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着力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力促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产业发展再迈新台阶。

红色,一抹永不消退的印记

4月25日,走进泰宁县城的岭上街,一条明清风格的古巷巷首,横卧的花岗岩巨石上,镌刻着“红军街”的描红大字。

转入巷子,踏着被岁月和步履打磨得十分光滑的石板路,岭上街12号,陈家大院前,“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映入眼帘。斑驳的外墙上,还悬挂着一块醒目的木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旧址”。

走进敞开的大门,跨过一方天井,只见一座梁高柱粗、厅堂宽敞、左右对称的大宅院。靠南相邻的两间屋子,即是朱德、周恩来同志的卧室兼办公室;靠北边的便是红军总部的指挥室、警卫室及机要室。

1933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来同志率领的红军总部及红一方面军总部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便在这陈家大院里指挥红军“赤化千里,筹款百万”。在这里,他们运筹帷幄,指挥东方军入闽作战和江西抚河以东地域红军作战。

历经岁月涤荡,如今,已被日光暴晒、雨水冲刷的宅院渐渐失去了往昔的光彩。恢复历史原貌,修缮红军总部迫在眉睫。

今年1月,泰宁县红军街建筑群修缮保护、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有着30多年木工及古建筑修复经验的老木匠吕中科,是此次修缮工程的木工师傅之一。在红军总部后花园中,吕中科正小心翼翼地锯着原先从古宅上拆除的老木头,准备安装在“太师壁”上。

“原先旧居漏雨严重,房屋也都塌烂不堪,修复起来非常耗时、花功夫。但我们尽量使用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老木料、老砖瓦,让旧居‘修旧如旧’。”吕中科说道。

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总面积1500平方米。随着红军街古建筑一期修缮工程不断持续,目前旧居主厅、辅房、后花园已拆除老损建筑,修缮面积400多平方米。

从红军总部拾阶而出,一口“红军井”立于岭上街东侧11号老宅前。再缓步至百米巷里,红军街老旧的外墙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只有武装动员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用武装拥护苏联”等标语虽历经风雨,却未被剥落,深深地打上了那段红色岁月的烙印。

在巷尾接近阡陌田畴的地方,红军修筑的战壕、防空洞,依然历历在目。寒来暑往,她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当年战争的硝烟,早已随风而逝,但那些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却成为了永不消退的红色记忆……

文化,擦亮“红色基因”底色

一边是修缮房屋的“咚咚”声,一边是游客漫步其中的脚步声,红军街上奏响了探寻红色基因的美妙音符。

“来了才发现,原来泰宁除了大金湖,还有这么多红色旅游的项目,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从厦门到泰宁旅游的张女士,在参观了红军街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与红军街一样,泰宁其他30处红色遗址,都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者”,也是这座城市的文脉和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殷殷期望,擘画有道。泰宁县博物馆馆长连小琴介绍,结合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泰宁摸清红色遗址分布状况和数量,并纳入保护范畴,同时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红色遗址的维修和保护。

目前,泰宁县已陆续推动泰宁苏区革命纪念园、炉峰山遗址公园、红军铜雕群等一批红色遗址保护建设项目,并编制了《泰宁苏区革命纪念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泰宁岭上街红军标语墙保护方案》等设计规划。

保护不是目的,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把内在精神传下去,才有意义。

在泰宁县的梅林戏展示中心里,一场雅俗共赏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梅林戏表演唱,吸引了四方来客,获得阵阵掌声。

从事导演、编剧工作40余年,现任梅林戏展示中心书记的冯友才深有感触。他说,丰富的红色资源让泰宁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时,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将红色故事融入艺术中,以轻松活泼的舞蹈、情景剧等方式来传承红色文化,更容易让广大群众理解并接受。

去年3月,冯友才根据泰宁县大龙乡大田坊革命战士李火兴改编成的大中型戏《红军战士李火兴》,目前已完成初稿,不久将与观众见面。

循着红色历史的轨迹,泰宁城里一批像这样的红色作品不断涌现:诗集《党的光辉》,歌曲《一双草鞋》《一杆红旗飘过来》,舞蹈《血色烂漫》《映山红》,长篇小说《木水流》……

除了融入艺术创作中,泰宁那段催人奋进的革命故事也进入了课堂。

4月2日,三明市三元区白沙小学四年级学生来到红军街,开启了期待已久的研学之旅。他们穿红军装,走红军路,吃红军餐,接受了一次不同以往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针对不同年级,因地制宜,制定了红军街小学研学方案和初中研学方案,让他们深度体验红色文化内涵。”泰宁县研学办负责人黄小光介绍。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瑰宝,它们进校园、进景区、进百姓生活,这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后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旅游,助推“红色产业”迈新步

杨柳如烟,春意盎然,来泰宁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红军街走来,来自漳州市平和县的杨先生,在接受革命洗礼后,走进了游人如织的尚书巷。“这里的小鱼干味道不错,我准备买点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看着铁皮石斛、笋干、游浆豆腐等土特产品,他爱不释手。

在尚书巷里,这些土特产品纷纷成为游客选购的宠儿。杨先生一行32名游客,每个人手里都提了一袋精心挑选的土特产品。

近年来,泰宁县在立足生态旅游的同时,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保护和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等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斗争故事和历史人物事迹,吸引大批游客到泰宁感受红色文化底蕴。

今年一季度,泰宁全县旅游接待63.27万人次,同比增长18.77%,实现旅游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红军街单点景区旅游接待人数3万多人次。

于金环是尚书巷里的众多商户之一,售卖的商品以红菇、笋干等干货为主,已经在这里经营20多年了。“每年夏秋季是泰宁旅游的旺季,也是店铺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下来收入10多万元。”于金环笑着说。

随着泰宁红色旅游声名鹊起,在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时,通过打造红色旅游景区,也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

红色文化展厅、“红军夜校”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走进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一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岭下村是红色文化厚重的中央苏区基点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这里最吸引人的是“红军食堂”。

1931年,红军先遣队一个排途经岭下村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成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佳话。1986年,县公路局在红军曾经垒灶做饭的空地上建了道班,但岭下村通水泥路后,道班就荒废了。2017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把废弃的道班改造成“红军食堂”,在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的扶贫事业。

村民邓平青是“红军食堂”的承包人,幼年时因病致残,成了贫困户。过去,邓平青每天在家种种田、挖挖笋,勉强维持生计。2017年,他接手“红军食堂”,负责食堂的日常运营。

“现在‘红军食堂’每年能给我带来近2万元收入,闲时我还可以继续种田,日子改善不少。”邓平青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红色风光好“风光”。“眼下,泰宁红色旅游景区已成为缅怀先烈、党员先进性教育、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热点基地,红色旅游正成为泰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亮点。”泰宁县旅游管委会主任江东斌说。

 

记者手记

重温,是最好的铭记。作为全国中央革命根据地原21个苏区县之一的泰宁,拥有红一方面军总部、东方军司令部、红军医院、苏区银行、红色广场等革命遗址遗迹和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斗争故事、英烈人物传奇。而红军街则是红军跳动的“心脏”,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路见证着红军那段艰难岁月。凝视这些遗迹遗址,那一抹抹红色印记,早已刻在心中,永不消退。

占据丰富的红色风光,坐拥宝贵的精神财富,泰宁是风光的。保护红色文化遗产,首先要尊重历史,不过度开发。目前正在修缮的红军街,采用“修旧如旧”的保护方式,既保持了原貌,又防止了建设性破坏。然而,加强红色资源保护还要做好摸清底数、统筹谋划、规划引导等工作,构建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如今,泰宁打造的红色文化精品,已逐步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并渐渐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在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能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天赐山水,御赐泰宁”。作为旅游城市,泰宁发展红色旅游将培育出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市场。在泰宁县城区,红军街、尚书第建筑群、泰宁古城等景区形成了一定范围的空间集聚,这一集群效应推动了人文景观的有效整合。然而,除红军街等少数景点外,泰宁红色旅游还需在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开发层次、做好统筹规划等方面多下功夫,努力让红色旅游成为泰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