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追寻“乞丐牯”的红色故事

2019-08-25 13:56:31卢素平 陈莉莉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8月14日,记者走进永安安砂革命烈士陵园,看到高高矗立的英雄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此刻,碑石虽无言,却让人油然生起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青山肃穆,烈士长眠。抚摸着镌刻在英雄榜上的烈士英名,“罗瑞珍”3字赫然其中。罗瑞珍何许人?他就是当地百姓口中忠于革命,就义动天地的“乞丐牯”!

一颗红心忠革命

88岁的朱彩西是安砂镇政府退休干部。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走访搜寻罗瑞珍的烈士事迹。

1975年,安砂镇政府筹备修建苏维埃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二年,朱彩西与同事廖兴贵一同着手确认安砂苏维埃烈士名单。在石碧村调查期间,村里的老人们提到了“乞丐牯”。

“他们一家是雇农,‘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朱彩西听说,罗瑞珍幼时,弟弟因家贫被卖,父母先后离世,生活又穷又苦,村里人都喊他“乞丐牯”,真名反倒少人提及。

安砂是个好地方,满目良田,一到秋收时节,稻浪翻滚。当年,良田多为地主所有,百姓大多与罗瑞珍一样,靠租种度日,过不上好日子。

1934年3月,正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独立七团一营由归化(今明溪)经胡坊攻占安砂,打通了永安通往苏区的水上交通动脉。根据“叶坪会议”精神,红军驻扎安砂,建立起了安砂区及石碧乡、曹田乡、水碓乡“一区三乡”苏维埃政府。

风展红旗如画。在安砂这片红土地上,一时间,穷苦百姓欢欣鼓舞,期盼红军为民做主,期待安砂“改天换地”。

“罗瑞珍思想觉悟高,早就有参加红军的想法,现在红军来了,他彻底觉醒,总想为革命做点什么。”朱彩西听当地老人回忆,罗瑞珍平时就热心肠,参考了群众意见,确定他担任石碧乡苏维埃政府主席。

“打土豪,分田地”是当时穷苦百姓心底最迫切的愿望。然而,当苏维埃政府召开群众大会,宣讲政策,组织分田分地时,群众反响并不强烈。因为,平时被欺压惯了,百姓心中有顾虑,担心地主秋后算账。

这时,罗瑞珍站了出来。“他带头打开地主谷仓,分粮食,大家都佩服他的胆量大。”朱彩西听说,当时,罗瑞珍专门找穷苦百姓做工作,劝说,“有苏维埃政府做主,大家不要怕!再有事,就找我‘乞丐牯’!”百姓壮了胆,收了粮食或背或扛往家走,老老小小欢天喜地。

抢收秋粮为百姓

分田分地,插秧播种……在那之后,转眼八月,田野里稻谷日渐成熟,穗粒颗颗饱满,稻香扑鼻。眼看就要丰收,老百姓心底的欣喜,藏都藏不住。

此时,战争形势日益严峻,红军准备战略转移,不久后红七军团部队撤走。八月下旬,临时驻防部队也撤离,区赤卫队主力撤至清流。地主土豪们联手组建的武装“红带会”本来早已躲逃深山,此时也伺机回来转转,虎视眈眈。

红军走了,“红带会”来了,穷苦百姓谷仓满粮的美梦,眼看着“竹篮打水一场空”。苏维埃政府一再给大家鼓劲,可百姓心头的担忧难解。在严峻的局势面前,石壁、曹田和水碓3个苏维埃政府抓紧训练、扩充赤卫队,以保胜利成果。

“秋收时节,人人沮丧,罗瑞珍决定带领赤卫队员反抗土豪地主,抢收稻谷,最终他们大获全胜。”14日当天,在江后村,记者找到了今年84岁的庄金寿。老人曾是原江后村党支部书记,儿时,也常听说“乞丐牯”的英雄事迹。

“他不想让百姓白忙一场,要带着赤卫队要为民做主!”庄金寿听老一辈的人说,土豪地主们以为红军走了,又要开始为非作歹,谁曾想赤卫队和村民们毫不畏惧,拼尽全力抢收粮食,他们只好作罢,又要外逃。

收获的季节里,赤卫队员一个个都是劳动好手,在罗瑞珍的带领下,没过多久,几百担金黄的粮食陆续送到穷苦百姓家里,大家喜上眉梢,心底仅存的一点希望,又被点燃了。

采访中,老人讲述历史的语调很轻。但记者深知,当年赤卫队抢收稻谷的场面何等壮烈!望着不远处的大片田地,不禁让人感慨——是啊,历史早已远去,再多的言语也无法描绘战士的英勇,但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里仍旧熠熠生辉!

英勇就义铸忠魂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白色恐怖加剧,当地“红带会”异常嚣张,常对赤卫队实行围追堵截。没有红军做后盾,赤卫队不断损兵折将,处境日益艰难。迫于无奈,罗瑞珍等人只好带着赤卫队到处躲藏。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就在这年10月,罗瑞珍的行踪被发现,他在石碧邓家湾乱石坑寡不敌众,落入“红带会”歹徒手中。“为了泄愤,他们把罗瑞珍绑在树上一阵阵毒打,还割下了他的一只耳朵。”朱彩西说,最终,罗瑞珍没有逃出敌人的魔掌,被活活折磨致死。

飒飒秋风,青山肃穆。当年乱石坑挺拔的树木,见证了英雄惨痛悲壮的一幕。罗瑞珍洒下的鲜血,书写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令人顿足的是,英雄的尸骨早已无迹可寻!让人欣慰的是,英雄的故事正代代流传!

“到烈士墓陵祭拜,在学校开展红色安砂宣讲,‘乞丐牯’的故事,当地许多人耳熟能详。”安砂镇政府退休干部陈兴春今年76岁,当年他也参加了确认安砂苏维埃烈士名单的任务。他说,当时确定的烈士有37名,罗瑞珍是其中之一。加上22名随红军参战后再无归期的烈士,共59名。这些人中,仅陈朝敬烈士一人留下尸骨!

“因为找不到一个亲人,没有留下一个后人,罗瑞珍的烈士证当年无处发放,但后代不会忘记罗瑞珍的牺牲。”安砂镇关工委副主任王贻根遗憾地说。

烈士的牺牲,就是为了后人更好地前行。当年的石碧乡苏维埃政府,如今早已建成了百姓休闲广场。一到夜晚,百姓其乐融融。缅怀逝去英烈的石碑,也被重新修缮后移至村尾,成为见证石碧村红色历史的“守望者”。

“‘乞丐牯’的事迹,所有革命烈士的牺牲,我们都要铭记。”时近正午,烈日当头,双鬓斑白的陈兴春轻轻擦拭着“革命烈士英雄榜”,仿佛喃喃自语,又像在告诫后人……

(三明日报记者 卢素平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陈莉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